天朗气清,中秋将至。秋蝉依然聒噪,荷塘依然葱绿。茂盛的荷叶下面,莲藕又胖又壮。挖藕人赶着在中秋节吃上新鲜的藕,争分夺秒地踏进齐腰深的污泥,整个身子探进泥水里摸索,狡黠一笑,双手握住一点点拔出,一根一米来长的莲藕就架上了肩头。
中秋食藕的习俗,在靠水吃水的人们眼中,重要程度不亚于吃月饼、饮桂花酒。因藕与“偶”同音,偶是双数,代表圆满,所以在中秋节时,一家人围坐在桌旁吃莲藕,寓意团团圆圆、和和美美。
我初到湖北婆家,第一次品尝排骨藕汤,正巧也是在中秋。婆婆买了刚上市的洪湖藕,用刀一条一条地削去皮,手底下立刻出现了那洁白的藕肉,如同少女的玉臂。
排骨藕汤的“点睛之笔”,在于将所有的食材爆香后放入砂锅中慢熬。瘦小的婆婆钻进橱柜中抱出一口直径有一尺宽的大砂锅:“知道你们要回来,买了个最大的,一家人,才够吃。”自小在北方长大的我,第一次吃到那样粉糯绵甜的藕,说来挺难为情,我一连吃了五碗,婆家亲戚笑得合不拢嘴,自此落下个“大饭量媳妇儿”的“美名”。
长江中游的人们喜好排骨藕汤,长江下游的苏皖一带,则爱在中秋节吃“藕盒子”。“藕盒子”也叫“藕夹”,其形状和肉夹馍差不多。两片藕夹着肉末,裹上面糊,煎至两面金黄就可以吃了。守在锅旁迫不及待的人,第一口咬下去,一定是焦脆咸香满口油汁,只是千万小心,别烫了嘴!
除了藕盒子,桂花糯米藕也是鱼米之乡久负盛名的中秋美食。藕是仲夏的礼物,桂花是初秋的馈赠,二者结合,有种不可言说的缘分。桂花恬静高雅,像待字闺中的姑娘,小轩窗里描眉梳妆。而藕,便是忠诚憨厚的男子,不一定饱读诗书,却勇敢坚毅,让人生出十足的安全感。但愿它们礼成之际,不要忘了感谢糯米这位“红娘”的撮合之恩。
在安徽合肥,当地人除了在中秋节吃月饼,还要吃包河“无私藕”。传说宋仁宗赏赐给包拯的一段护城河,赐名“包河”,河中盛产一种“无丝藕”。包拯感念皇帝恩德,给后代定下了一条“包河藕只许吃不许卖”的家训。包家后人恪守祖训,等到包河藕成熟之时,将它们悉数送给街坊四邻。当地人为了感谢包家,口口相传一句谚语“包河藕——无丝(私)”,还在每年中秋节吃藕时,撒上冰糖,寓意“冰心无私”。
藕作为中秋餐桌上的常客,被人们寄托各种美好的心愿,它是一种滋味,却成就了万种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