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2-08-25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村医“老陶”的真情坚守

    摘要:今年8月18日是淮南市寿县堰口镇江黄村卫生室村医陶应举63岁的生日,也是寿县全员核酸检测日。早上5点多,老陶就来到村卫生室,打扫卫生,做好日常接诊、配合镇卫生院进行村民核酸检测工作。从小喜欢中医文化的

  • 路遇居民楼失火小伙及时伸援手

    摘要:本报讯“着火啦,快来救火啊!”8月9日傍晚,一阵急促的呼救声打破了亳州市蒙城县城关街道润尔帝景苑小区的宁静。来附近走亲戚的吴军军毫不犹豫地冲进火海,成功将被困人员救出。当晚6时许,吴军军打算到润尔帝景

  • 百姓评理说事点助力基层治理

    摘要:本报讯为积极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明光市张八岭镇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平台“百姓评理说事点”,让群众唱主角,通过“唠家常”,公开公平公正地解决群众矛盾纠纷,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百姓评理说事点人员组成除

  • 无偿献血献爱心

    摘要:8月23日,马鞍山市含山县环峰镇大庆社区开展“无偿献血让爱传递”主题活动。社区党员干部、青年志愿者积极响应号召参与无偿献血,向社会传递温暖、奉献爱心。欧宗涛林海/摄影报道

  • 下活产业“特色棋”绘就乡村“富民图”

    摘要:8月10日上午,在安庆市望江县杨湾镇鸡冠村村部旁,六七名工人正在蔬菜大棚旁分拣辣椒,一筐筐鲜红欲滴的小米椒被分拣后装入纸箱内,晚些时候将由货车送往望江县城以及合肥、九江、南昌等地。走进杨湾镇鸡冠村12

  • 战“疫”前线“暖心事”

    摘要:机动车限制上路、小区封闭式管理……当疫情来袭,安庆市怀宁县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以实际行动支持、参与疫情防控,留下一个个暖心瞬间。8月21日晚,石镜乡开展区域性核酸检测,19名大学生志愿者主动参与维护秩序、

  • 巢湖全力抗旱保供水

    摘要:针对旱情迅速发展的严峻形势,巢湖市水务部门采取有效措施,多管齐下引外水、保内水,做好水源保障,全力以赴抓好当前抗旱保供水工作。目前,全市农业灌溉和生产生活用水基本满足。科学调度,全力提引外水面对巢湖、

  • 李全红:一颗赤诚心殷殷拥军情

    摘要:8月4日上午,池州市石台县七都镇退役军人服务站内,工作人员李全红仔细核对信息后,从抽屉里取出装有优待证的专属定制信封,亲手交到前来领证的退役军人手中。“对于广大退役军人来说,优待证不仅仅是享受优待的凭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活产业“特色棋”绘就乡村“富民图”

   期次:第7907期   

8 月 10 日上午,在安庆市望江县杨湾镇鸡冠村村部旁,六七名工人正在蔬菜大棚旁分拣辣椒,一筐筐鲜红欲滴的小米椒被分拣后装入纸箱内,晚些时候将由货车送往望江县城以及合肥、九江、南昌等地。

走进杨湾镇鸡冠村 120 亩蔬菜大棚,一陇陇的小米椒、冬瓜长势喜人,有的冬瓜已经有一米多长,有的才长到葡萄大小。蔬菜大棚负责人刘思芮在一边用胶带封纸箱,将原本平整的纸壳子拼好反着立起来,用胶带一封,全过程只需十几秒。刘思芮忙得说不上话,不一会儿功夫,工人们就将已经封好的纸箱用完了。当天有一车小米椒将发往外地,工人们现摘现拣,预计将在当天下午 1 点左右将货发走。望江县凉泉乡的鲍二梅正在分拣小米椒,“我在这里做零工的时间不长,有什么活做什么活,一天 100 多元钱工资,在农村很不错了。”

杨湾镇鸡冠村党总支书记陈建说:“前两天这里的场面更壮观,足足有四五十名工人在忙碌,当时是发了一批冬瓜到外地。”据陈建介绍,这个蔬菜大棚是鸡冠村今年的招商引资项目,“蔬菜大棚的负责人也是我们杨湾镇人,在浙江省宁波市那边发展了很多年,从事的是广告传媒方面的工作。”2021年鸡冠村“两委”换届后,“两委”班子始终在思考如何构建农业经济发展的新引擎问题。“发展蔬菜大棚是规划中的第一步,有了这个想法,我们也积极跟在外的老乡联系,刘思芮和丈夫比较感兴趣,我们积极对接促成了他们返乡。”

刘思芮和丈夫原本从事的是广告传媒行业,返乡跨行搞农业一开始困难重重。“当时收购的小米椒苗是别人拿货价的 3 倍,走过一些弯路,好在目前冬瓜和小米椒长势都不错,价格也可以。”陈建介绍,按照最初的预算,小米椒上市后每斤能卖到 3 元钱就能保本,“最近一段时间受各方面因素影响,批发价每斤已达到了5.8元至6元。”

陈建介绍,搞蔬菜大棚只是村“两委”规划中的第一步。“鸡冠村集体经济收入较少,在换届之前,仅有一些集体土地流转的收入和入股扶贫车间的分红等。新的‘两委’班子成立之后,我们首先谋划建设了120亩蔬菜大棚,虽然现阶段蔬菜大棚不能增加集体经济收入,但在带动本村以及周边村群众增收方面效果明显。大棚平均每天人工开支在3000元左右,有时候甚至远超这个数字。”

陈建说,刘思芮和丈夫之前从事广告传媒行业时曾接触到很多餐饮企业,在小米椒和冬瓜的销路方面比较有保障。“一开始很多村民对蔬菜大棚不看好,他们不知道冬瓜的用处其实很多,比如月饼里面的馅料就要用到冬瓜蓉。下一步,村里将发动村民共同种植小米椒和冬瓜,同时根据市场行情随时调整蔬菜种植。现在很多村民因看到蔬菜大棚运营情况不错,已经主动来村里表示想种植小米椒和冬瓜,我们的规划是通过产业公司提供种子给村民,由村民自己种植,产业公司收购并销售,以此增加集体经济收入。”杨湾镇聚焦乡村振兴,在构建农业经济发展新引擎、下活产业“特色棋”方面做足了功夫。杨湾镇杨闸村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扩展产业种类,积极引进新产业。该村立足于优势土地资源,通过招商引资引进望江县春晖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流转土地50亩,投资200余万元,建成了杨闸村铁皮石斛种植基地。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发展铁皮石斛产业,附近的大部分村民到基地务工,绑石斛、除杂草、摘鲜条等,脱贫攻坚时期,累计吸纳 117 名脱贫户就业,年人均增收4000元以上,为带贫减贫贡献了社会力量,也为乡村振兴的开展打下良好基础。近年来,该公司形成了科研、组培、育苗、种植、深加工、销售的全产业链,加工销售石斛研粉、石斛鲜条、石斛酒、石斛药材等,继续带动百余名脱贫户就业。

杨湾镇党委书记聂娜琴介绍,杨湾镇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农业“接二连三”,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现代农业提质增效。现阶段,杨湾镇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农业加工规上企业2家,今年1至6月份完成农产品加工业产值3101.45万元。

(田荣)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