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9 月 5 日下午,记者从“安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全面深化改革专场获悉,十年来,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先后安排 1330 项改革任务,各方面共推出制度性成果 1073 项,我省改革呈现协同发力、多点突破、蹄疾步稳、纵深推进的良好态势。
十年间,我省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推出营商环境“十做到”“十严禁”正负面清单,建立政策优惠“免申即享”机制,迭代升级“一网通办”“一网统管”,推广政务服务“办不成事窗口”改革,省级政府透明度全国第3,省级行政权力事项全国最少。十年间全省市场主体从 190 多万户增加到700多万户、总数居全国第9,企业家普遍反映安徽的营商环境越来越好。
我省连续举办4届世界制造业大会、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亲致贺信,去年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千亿美元,安徽“买全球、卖全球”的格局加速形成。
我省大力推进民主法制改革,十年间制定、修改法规和作出决议决定 297 件,依法开展监督 238 件。群团改革更加深入,全面完成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机构改革,健全直接联系服务对象制度,“跟着劳模去扶贫”带动群众增产增收,“创青春”点亮青年创业梦想,“皖嫂”拓宽妇女就业渠道,群团组织更好地转起来、活起来、强起来。
我省大力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近2万个,中国好人榜人数连续13年居全国榜首。建成省美术馆等一批重大文化设施,完成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建设,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分别达100%、98%。
十年来,我省大力推进社会事业和社会治理改革,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实现全覆盖,县域医共体、城市医联体全面推开,卫生技术人员数翻一番,全省人均预期寿命增长 2 岁多。全省基本建成“15 分钟”医疗服务圈,个人卫生支出占比从 37%降至 29%,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
今年我省集中拿出 150 亿元实施就业促进、老年助餐、安心托幼等 10 项暖民心行动,通过办好“一件事”,推动解决“一类人的事”。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十年,我省健全减污降碳协同机制,稳妥开展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加快构建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大力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升级版,细颗粒物浓度、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等指标均创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长效落实河湖长制、林长制、“十年禁渔”管理机制,加快推进四大生态廊道、骆岗中央公园等重大生态工程,全省森林覆盖率超过30%。长江生态从“化工围江”到“江豚逐浪”,巢湖环境从“蓝藻盈湖”到“白鹳翱翔”,新安江流域生态保护补偿实现“源头活水出新安,百转千回下钱塘”的美景。
十年来,我省大力推动党的建设制度和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健全党的领导体制,制定《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指示批示和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工作规则》,出台《关于加强新一届省委班子政治建设的决定》,以上率下带动全省党员干部牢记初心使命、勇于担当作为,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本报记者 何雪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