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北京参加党的二十大,对您来说是怎样的体验?”近日,记者拨通了党的二十大代表、淮北市传媒中心主任记者潘伟华的电话。
“能够到大会现场与各行各业优秀代表一起参政议政,亲身感受新时代中国跃动有力的脉搏,我深感荣幸。”隔着电话,记者仍能感受到潘伟华话语间的激动,她说,“现场那种团结、奋进、热烈的氛围一直充斥在我心里。”
对于潘伟华来说,党代表的身份是对她十八年来坚守在新闻一线,牢记初心使命和职业担当,传播正能量、唱响主旋律的肯定。从乡村振兴到重大项目建设,从抗洪抢险到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新闻在哪,记者在哪,潘伟华就在哪。
目标坚定冲向前
上央视——这是作为一名电视外宣记者,潘伟华给自己制定的工作目标。这些年来,她一步一个脚印,采写的稿件从在央视的单镜头播出到单条播出,到新闻频道的五分钟直播,再到《新闻联播》头条刊播,累计在中央、省级媒体播发稿件2000多条,实现了淮北外宣工作多项零的突破。
2015年6月,她接到任务,要在三天内采编完成时长8分钟的全国思想道德模范候选人李传代的新闻专题。经过两天多加班加点,她如期完成稿件,并在央视《新闻直播间》单条播出,且制作成专题在全国道德模范颁奖晚会现场进行展播。
2017年6月,潘伟华捕捉到生态文明建设这一新闻线索,她多次到淮北相山实地采访、拍摄,将淮北市“石头缝里长出万亩森林”的典型经验推荐给央视,最终长达五分钟的《荒山秃岭变身“世外桃源”》报道在央视播出。
不惧危险赴一线
“新闻永远在路上,记者永远在现场,只有看到、听到、感受到,才能让报道真实可信。”潘伟华说,新闻工作有时也会遇到急难险重的任务,但作为一名党员,冲锋在前义不容辞。
2018 年8月,淮北市遭遇百年不遇的特大暴雨。交通受阻、城市内涝、群众受灾……潘伟华带领采访小组第一时间奔赴淮北市三区一县的抢险救灾现场,趟着齐腰的积水用镜头记录了基层受灾情况、党员干部齐心协力转移遇险群众、妥善安置受灾群众的感人场景。她还与中央媒体对接,24小时内在央视《新闻直播间》等栏目直播新闻4条。
跟拍境外返淮人员接收工作,深入抗疫一线零距离记录淮北科学防控、闭环管理……2020 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潘伟华和同事坚守新闻记者的职业操守,冲锋在一线,采写了一篇篇新闻报道。
身为记者,错过三餐,日夜颠倒,对潘伟华来说是常有的事。大年初一,她深入煤矿生产一线跟拍女选煤工;夏季深夜,她深入抢收一线,报道干部群众挑灯夜战的抢收场景;雨雪雾等特殊天气,她深入受灾现场真实记录抢险救灾的场景;棚改攻坚年,她蹲点棚改一线跟拍棚改工作者创新货币化安置让惠于民……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在潘伟华看来,记者一直奔波在路上,不仅要履职尽责,更要厚植为民情怀。在担任民生新闻记者期间,她曾不辞辛苦地帮助生活困难的老人办低保;联系爱心人士和外省医疗机构为脑瘫患儿治病;参与策划大型公益性活动,为品学兼优的寒门学子募集资金,解决后顾之忧。
归来再上新征程
在连线过程中,潘伟华还和记者介绍了大会期间两段有意思的经历。
一段是开幕会当天,她做起了本职工作,协助省电视台的记者拍摄了会场的一些画面。一段是大会期间,会议保障组知道了她的生日,贴心地为她准备了一张生日贺卡,一个用糖制作的小饰品,还有一个苹果蜡烛,餐厅还特意给她煮了一碗长寿面。这意外的惊喜令她感动不已。
潘伟华把小饰品仔仔细细地包裹好,连同生日贺卡带回了家,她说:“这么做不仅是为了纪念这个充满意义的生日,也是时刻提醒自己牢记党代表的身份,在工作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敢作敢为、善作善成。”
“我现在已经回归到正常的工作中了,现在的工作重点一个是做好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宣传报道;一个是作为党代表宣讲好党的二十大精神。”潘伟华与记者聊了许多她目前的工作安排。
“参加大会之后,我对党和国家的政策理解更加深刻。之后,我将在学思践悟中准确把握二十大精神的丰富内涵和核心要义,用党的最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练好真功夫、练就新本领,推出更多有温度、有品质、有力量的作品,讲好淮北故事,讲好安徽故事。”潘伟华表示,“作为党代表,我要用心用情去宣讲,让党的二十大精神‘飞入寻常百姓家’,在新征程上凝聚起团结奋斗的磅礴力量,激发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激情,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落实。”(本报记者 胡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