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快速增加,停车难已成为阻碍城市发展的痼疾,也是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之一。”日前,合肥市包河区城管局停车办主任张立新向记者介绍,该局按照省委省政府暖民心行动工作部署,大力开展便民停车行动,从有效供给、科学管理等方面入手,不断扩大增量、盘活存量,进一步满足市民出行需求,优化市民出行体验。
“边角料”变身“口袋停车场”
原先,在合肥市马鞍山路与巢湖路交口,有一片城市“边角料”——这片空地布局乱、垃圾多,影响城市美观。
包河区城管执法大队联合属地街道等部门共同调查、悉心规划、积极协调,在此设置了一处公共停车场——河滨停车场。该停车场有停车泊位100余个,还配有8个充电桩,供新能源汽车使用。如今,这里一改往日的旧面貌,平整干净的硬化路面、整齐鲜明的泊位划线、清新脱俗的绿植装饰令人眼前一亮。
“以前,我每次到淮河路步行街办事,都要不停地绕圈找车位,特别麻烦。现在,我会把车停在这儿再步走过去,十多分钟就到了。”近日,记者在河滨停车场遇到了前来停车的曾先生,他这样说道。
河滨停车场位于合肥轨道交通1号线、2号线交汇处,临近淮河路步行街、包河万达广场、包公园,周边还有多个老旧小区,停车需求较大。河滨停车场的建成,不仅使该处环境问题得到解决,还增加了周边小区、商圈的车位供给。
“这儿离我单位不远,最重要的是配备了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停车的同时还能给车充电,一举两得。”在合肥骆岗公园附近工作的张女士告诉记者,有了三角岛临时停车场后,她再也不必为新能源汽车的充电问题发愁了。
今年 8 月下旬,合肥市包河区庐州大道三角岛临时停车场投入使用。“该停车场位于庐州大道与繁华大道交口,是由庐州大道延伸拓展出的边角空地改造而成的,面积约4000平方米,可容纳 185 辆机动车,还设置了 60 个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张立新介绍,该停车场毗邻合肥高铁南站和合肥轨道交通5号线地铁口,周围还有规模较大的住宅小区,是一个典型的换乘停车场。“停车场提供每天 2 次、每次 5 小时的免费停车机会,所以一些远距离通勤的市民会选择先开车到达这里,再转乘地铁,这样的出行方式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市中心和老城区的交通压力。”
“高科技”打造停车新体验
210个“机器人”停车泊位,平均存、取车时间不超过90秒……近日,记者来到位于合肥市马鞍山路的皖能大厦停车楼,实地感受智能停车技术带来的高效与便捷。
不同于传统的人工停车,该停车楼启用“机器人搬运系统”,用户通过人脸识别、手机App、微信公众号、小程序或IC卡、触摸屏等方式就能完成存取车、预约车位、线上支付等一系列操作。
记者在现场看到,车主将汽车开至停车场出入口停好,选择“存车”后即可离开,而车辆升举、搬运、入库等一系列动作全部由“机器人”自动完成。取车时,车主只需按下“取车”键,等待1分钟后,车辆便会“自动驶出”。
“停车楼共有七层,位于人流量集中的芜湖路商圈,立体式车库能够高效利用城市中心空间,智能停车技术也大大提升了停车效率。”安徽皖能大厦有限责任公司副经理李佳介绍说。
“盘活车位存量资源,让车位‘全天候’上岗,能够有效化解停车难题。”张立新说,为缓解车位供需矛盾,包河区城管局大胆尝试错时共享停车等举措。
位于徽州大道与万泉河路交口的白金汉爵大酒店共有地面、地下车位 1107 个。此前,该酒店的车位主要用来满足客人的停车需求,车位总体闲置率较高。张立新告诉记者:“经过沟通,我们与酒店管理方达成一致,每日对外提供 300余个车位,并实行全时段3小时内免费停放。”
停车事虽小,却是大民生。“今年以来,包河区新增办理28家经营性停车场备案登记,向社会新增开放5465个泊位。”张立新向记者提供了这样一组数据:截至目前,包河区城管局协调推进了6处错时共享停车项目创建,向社会提供1850个错时共享泊位,并完成 5 处临时公共停车场的设置和备案运营,向社会新增747个临时公共泊位。(本报记者 夏梦 通讯员 李锡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