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召开的安徽省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和先进集体表彰大会上,六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被授予“安徽省先进集体”光荣称号。
近年来,六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理念,牢固树立争先创优意识,以改革为动力,以监管为抓手,着力优化营商环境、推进质量强市、守护四大安全、维护市场秩序,充分发挥市场监管“活市场、强质量、稳秩序、守底线”的职能作用,多项工作迈入全省第一方阵,为六安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六安市商事制度改革工作获2019年度省政府督查激励,获2020年度国务院、省政府督查激励;六安市食品安全工作获 2021 年度省政府督查激励,食品安全考核 2020、2021年度在全省位列A级;六安市药品安全工作2020年度在全省位列A级;六安市在省政府质量工作考核中连续3年获得A级;2021年度六安市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考核位居全省第二,知识产权保护考核位居全省第四。
坚持改革创新 优化营商环境
以深入推进商事制度改革为抓手,持续优化登记注册服务,提升市场监管效能,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服务水平,助推市场主体获得感不断提升。
持续优化企业开办注销流程,进一步构建便捷准入退出环境。先后推行“多证合一”、“先照后证”、“证照分离”、“一业一证一码”等重点改革,六安市企业开办指标由 2018 年的全省营商环境测评倒数第一,上升至 2020 年、2021 年的全省标杆城市。六安市企业开办实现涉及七个部门、十个事项并联办理。上线企业档案在线查询平台,在全省第二家全面实现电子营业执照、电子印章应用、电子档案、企业开办掌上办的全面应用。不断拓展企业开办办事渠道,通过升级系统、配置自助设备等方式,全面实现网上办、掌上办、自助办、延伸窗口办。2021 年,全市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 58802 户,同比增长 11.81%,增长率全省第三。
持续创新监管方式,不断提升监管效率,减轻企业迎检负担。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的基础上,打造跨部门联合双随机监管“六安模式”,建立“纵向发起、市抽县查或市抽市县联查”的工作模式和“1+5”部门联查机制,有效整合抽查事项,避免多层检查。六安经验先后被安徽电视台、中国市场监管报等报道,并在市场监管总局召开的商事制度改革经验交流会上发言。同时,推深信用监管,在新建对企业的抽查任务时,对不同信用类别的企业,实行差异化抽取和监管,有效提高监管效率。
持续推进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知识产权服务市场主体能力持续增强。大力推进知识产权创造,全市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由组建时的2.5件,增长到目前的8.3件。2020年提请市政府出台《六安市关于支持知识产权创造与运用的若干措施》,2022 年提请市委、市政府制定《六安市知识产权强市建设实施方案》。2021年创全省先河编撰《六安市乡土特色产品品牌》,公布 72 个乡土特色产品品牌目录。编撰《六安市地理标志 2021 版》,收录全市地理标志产品、证明商标 63 个。2019 年以来,创建国家知识产权强县示范县 1 个、试点县 3 个,省级知识产权试点县 4 个、示范园区 4 家,培育知识产权优势企业 127家。新增驰名商标 2 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14 件,新申报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6 个。六安瓜片、霍山黄芽、霍山石斛、霍邱柳编入选《中欧地理标志协定》第一、第二批地理标志产品互认互保名单。六安瓜片、霍山黄芽、霍山石斛、迎驾贡酒入围 2021 年中国品牌(地理标志产品)价值评价百强榜,占全省80%。
严守四大安全 维护市场秩序
严格防范食品、药品、特种设备、工业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隐患,加大监管执法力度,持续守牢安全底线,确保群众“吃的安心、用的放心、买的舒心”。
四大安全防线不断筑牢。连续三年开展食品安全“四项创建”,全市共创建市级餐饮质量安全街区21条、规范化农贸市场20个、放心肉菜示范超市16家,示范小作坊120家,创建“省级餐饮质量安全街区”2条。推进六安市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工作,被中国食品安全大会组委会评为2021年度推进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十佳案例,全市近1万家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参险,全省食品安全责任险现场会在六安召开。落实智慧监管要求,完成105家食品安全快检室“互联网+监管”建设。在全省率先印发《六安市全面加强药品监管能力建设具体举措》。新增天麻入选“十大皖药”名录,“十大皖药”示范基地总数达21家。提请市政府以规章形式发布了《六安市电梯安全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建成全市电梯安全信息化监管系统和液化气瓶安全信息追溯系统。2019年以来,全市未发生一起较大以上食品、药品、特种设备安全责任事故,以及区域性、系统性产品质量事件。
市场秩序有力维护,将强化执法作为市场监管部门履职尽责的有效手段。推动市市场监管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挂牌,发挥综合执法效能。2019年以来,全市市场监管系统共查结各类违法案件近1.2万件,案值近1.5亿元,罚没7000余万元。加强大案、要案、典型案件查办力度,多起案件获评国家局、省局典型案例或优秀案件。组建消费者权益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制定六安市市场监管局社会监督员工作制度,持续发挥社会监督作用。持续推进放心消费创建,承办“满意消费长三角专项工作组会议暨长三角地区共同开展放心消费行业创建活动”启动仪式,受到省市场监管局充分肯定。
疫情防控紧抓不懈。成立局疫情防控工作领导组、专项工作组、包保工作组。加强口罩质量、民生商品物价监管。开通企业登记、疫情防控用械应急审批。积极助力企业复工复产,帮助六安钢铁、安徽德正堂等解决实际困难。在疫情常态化防控期间,牵头开展市疫情防控冷链食品监管组工作,加强冷链食品监管。持续不断加强零售药店“一退两抗”药品监管,发挥零售药店“哨点”作用。持续开展市场巡查,严厉打击哄抬物价等违法违规行为。该局被市总工会授予全市“新冠疫情防控工作先进集体”,获“五一劳动奖状”。一名干部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安徽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
促进质量提升 助推高质量发展
大力推进质量强市战略,通过广泛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全面提升质量发展水平。2019年以来,霍山县、舒城县、金寨县成功创建安徽省质量强县。
聚焦重点产业、重点企业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提升质量竞争力。2020 年在全省率先开展质量提升大调研,编撰 30 万字的《六安市产业质量提升调研报告》。紧扣市政府明确的“5+1”产业链,抓好特色产业、重点企业质量提升,推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0%落实首席质量官制度、50%导入卓越绩效管理模式,编撰《六安市先进质量管理方法典型案例》《六安市优秀企业文化典型案例》。
推进质量品牌标杆、组织、人物、教育和文化示范行动。全省首家市级质量专题展馆——六安质量品牌馆建成并对外开放。提请市政府修订《六安市人民政府质量奖管理办法》,2019年以来,21家企业获评市政府质量奖和提名奖。指导迎驾酒业积极争创省政府质量奖,有望实现省政府质量奖零的突破。
质量基础设施持续加强。大力推进质量基础设施协同服务,建成六安市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在全省创新打造“1+8+N”创新服务模式。整合原市度量衡管理所、市计量测试研究所,组建新的市计量测试研究所,成立市质量和标准化研究所。建成安徽省霍山石斛中药材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推进国家茶及茶制品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建设,提请市政府制定《关于加快标准化发展的意见》,六安市获批地方标准制定权,建成六安市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2019年以来,全市累计主导或参与制定国家标准21项、行业标准12项、安徽省地方标准27项、市地方标准28项、团体标准33项。累计组织375家企业公开公示企业标准1221项。新增社会公用计量标准61项,参与制定安徽省地方计量技术规范1项。全市企业获认证证书3219张,质量管理体系、有机产品、绿色产品认证数居全省前列。
坚持党建引领 强化履职担当
将党的建设和推进市场监管工作融为一体,不断强化市场监管基础和能力提升,厚植为民监管情怀,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
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坚决守住红线底线。推进“小个专”党建工作,获命名省级“小个专”党建示范街(区)23个,获命名省级“小个专”党组织示范点1个。加强基层市场监管所建设,开展市场监管所标准化建设达标活动。围绕提升法治能力建设,制定了《六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不予立案案件管理暂行规定》《六安市市场监管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制度》,进一步规范执法办案程序。联合市司法局印发了《六安市市场监管领域轻微违法违规经营行为不予处罚清单》。动态调整权责清单、公共服务和中介服务清单,不断提升依法行政、依法监管、依法办案水平。加大宣传,与市广播电视台联合打造《市场监管在行动》品牌栏目。与《皖西日报》、《中国食品安全报》等媒体合作,深度报道市场监管动态和成效。2021年该局微信公众号获省市场监管局“新闻宣传好集体”称号,发布图文信息964篇,总阅读量达20万人次,社会影响力不断提升。
面对新征程、新使命,六安市市场监管局将牢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立足职能,奋力拼搏,着力筑牢市场监管防线,服务市场主体活力发展,为六安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梁作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