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2-11-24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常念故乡腌菜香

    摘要:小雪节气后,故乡农家又忙着腌咸菜了。村庄处处弥漫着腌咸菜的清香,弥漫着浓郁的烟火气息。初冬晴日,母亲把茎肥叶大的腌菜和茎细叶卷的雪里蕻摊在院墙上、草垛上、树杈上晒太阳。晒上五六个日头,晒瘪了,晒蔫了,

  • 寒冬暖意“汤婆子”

    摘要:逛旧文物市场时,发现了一些老物件,焐冬用的“汤婆子”。拿在手中,它身上岁月的铜锈,更显沧桑感,但却让人无限感怀,不禁回想起那慈祥的外婆、那寒冷又温暖的儿时冬天。汤婆子的功能类似现在的热水袋,它长得憨态

  • 大河有水小河满

    摘要:我的新家在25楼,视野开阔,不仅可以看到南淝河蜿蜒而过,还能看到万家灯火辉煌。家是最小的国,国是千万个家,和谐盛世,一城灯火,便是人间深处。密织的灯火十分灵性,如同一只只翩飞的蝴蝶,把我的思绪引向从前

  • 塔畈、板仓与石菖蒲

    摘要:戊戌年去塔畈,是在仲夏。渐入山中,热腾腾的暑气渐行渐远,凉爽仿佛从脚底向上,缓慢四溢。塔畈的林荫里便穿梭着欢声笑语。再会塔畈时,是在壬寅年仲秋。破记录的高温,仍然抵挡不住我们的热情。塔畈,越是高温季节

放大 缩小 默认

大河有水小河满

   期次:第7966期   作者:□庆红

我的新家在25 楼 ,视 野 开阔,不仅可以看到南淝河蜿蜒而过,还能看到万家灯火辉煌。家是最小的国,国是千万个家,和谐盛世,一城灯火,便是人间深处。密织的灯火十分灵性,如同一只只翩飞的蝴蝶,把我的思绪引向从前……

上 世 纪 90年代初,我在裕溪口铁路编组站上班,那时还不兴买商品房,员工们住的都是单位福利房。1996年我和先生领了结婚证,就向单位申请了婚房,车间分给我们一间单身宿舍。我和先生把两张单人床一合并,大红“囍”字一贴,新房就落成了。这是一间不足10平方米的单身宿舍,水泥地面,白石灰墙,没有厨房和卫生间,除了床,只有一个煤油炉、一个木箱及一张摆满了锅碗瓢盆的条桌,维持着我们最基本的生活。

1997年站场合并,我和先生回到合肥,舅舅把他的空房借给了我们。这是一套50平方米的两居室,虽然客厅小得可怜,摆好一张方桌和四把椅子后,走路都要侧着身,但房里有管道煤气,有单独的厨房和卫生间,这可比我们在裕溪口的家阔气多了。

这套房对我们来说意义非同一般,我的外婆尤其高兴:“我的大丫总算有一个存身之地了。”知道我在合肥火车站附近有个“窝”,那时在合肥中转或办事的同事,当天若没有火车赶回去,几乎都会来找我,在我家凑合住上一晚。

随着我国房地产业快速发展,2000 年我们两口子拿出全部积蓄,还贷了款,终于在合肥胜利广场旁买下一套 98 平方米、三室一厅的商品房,这里不仅地理位置好,乘坐单位班车方便,而且房子结构设计得也好,我是东边第一户,南北双阳台。最特别之处,是这套房子的东边有个长长的巷道,便于“风”这个贵客能经常“光顾”,让家里的空气流通。我在这里居住了整整 20 年,夏天基本不用开空调。

由于光照好,家里的绿植也欣欣向荣。三角梅、栀子花、茉莉花如同一个个“青绿腰”的女子,立在窗前巧笑倩兮;文竹扯起了藤,茁壮地生长;就连娇气的君子兰、米兰和我在旧居养得病怏怏的花儿,也在这里重新焕发了生机。

新世纪来临,中国铁路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发展速度,翻开新的篇章。从“东方红号”火车头牵引的绿皮火车,到“和谐号”动车组,再到如今的“复兴号”,似乎就在一瞬间,中国就建成了世界上最现代化的铁路网和最发达的高铁网,成为世界上高速铁路发展最快、系统技术最全、集成能力最强、运行时速最高、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

铁路部门通过扩能、提速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我们的福利待遇也越来越好。我们不仅分到了 125 平方米的集资房,还提前还清贷款,添置了“三开门”冰箱、柜式空调、代步汽车等,这在过去可是想都不敢想。闲暇时,我和先生在家中时而看看这里,时而瞅瞅那里,最后相视一笑,对生活的日益改善感到满足和快乐。

住房的变化见证了社会发展和时代变迁,能住上今天这么好的房子,是我始料不及,也是情理之中的——大河有水小河满,国富足了,家当然也会变宽敞!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