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五十出头的李毕刚,是铜陵有色冬瓜山铜矿充填区一名井下充填工。工友们对他的评价是“爱动脑筋、点子多”。区领导也夸赞说:“李毕刚每次提出的合理化建议,虽然事情不大,但能切合生产实际,含‘金’量高。”
在日常生产中,李毕刚发现充填采场相邻区域的凿岩台车、无轨运输等大型设备,其名牌上都有出厂时的消防安全标注,而采场充填主要涉及的巷道照明、充填排水等小功率设备,其消防标志多数不太明晰。他向区里建议在安装、修复供用电设备作业中,不仅要事先做好防触电安全举措,还需同步设置完善“验电合闸”“避免过载”等安全提示标志。
李毕刚向工友分析说:“设备功率小,不能就忽略消防安全提示,但凡与安全挂钩的,就没有设备大小之分,必须同等对待。”青工小刘听了说:“有了这些‘量身定做’的警示牌,不会再犯糊涂违章操作了。”
随着天气渐渐转凉,井下各个充填放砂口配备的烤饭箱也派上了用场。班中就餐时,李毕刚发现一些班次取完加热的饭盒后,没有立马断电的习惯,于是他便随身携带一支红色记号笔,在烤饭箱醒目位置规范地写上“随手断电”“禁止烟火”等消防提示。
近期开展的“5S 定置提升”合理化建议征集活动,当工友们都把目光盯在采场、巷道、管线等“大项目”上,李毕刚却关注起大伙的身高,并且在与各班次的大高个儿沟通交流中,得知他们也时常为过往井下低矮平台所困扰。
李毕刚身高超过 170cm,而老区充填一些巡查巷道的平台高度大约 170cm 左右,稍有疏忽即容易碰撞额头,每次过往平台时,李毕刚总是自我提醒一下,要弯腰过平台。
他这次提出的“巷道低矮平台设置‘当心碰头’标志牌和反光贴”的建议,很快被区里采纳实施,还给予这一“金点子”物质奖励。(汪为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