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2-12-26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将交通安全送到村

    摘要:12月21日,六安市舒城县公安局交管大队民警联合桃溪派出所民警来到桃溪镇红光村,开展“美丽乡村行”交通安全巡回宣传活动。民警们入户向村民宣传交通安全知识,并送上交通安全知识宣传材料,让交通安全“走”进

  • 建好智慧停车场惠民便民暖人心

    摘要:本报讯小小停车位,大大民生事。今年以来,黄山市徽州区科学规划、分类施策,充分利用各类资源,在具备条件的空间区域新建或改建停车场,加快补齐城市停车设施短板,解决群众出行难、停车难等突出问题,切实提升群众

  • 合肥市民政局:将关爱送到特殊群体心坎上

    摘要:入冬以后,气温骤降,流浪乞讨人员、临时遇困人员以及独居老人、重病患者等特殊困难群众的人身安全和基本生活成为民政人的牵挂。合肥市民政局精心组织、提早行动,建立起覆盖街面和社区的服务保障机制,为特殊困难群

  • 桐城实现城镇新增就业岗位6718个

    摘要:本报讯今年以来,桐城市紧紧围绕“稳就业”工作要求,点对点精准施策,面对面做好服务,心贴心排忧解难,多举措促创业稳就业,不断托起民生幸福梦。截至目前,实现城镇新增就业岗位6718个,完成安庆市下达年度目

  • 老年人群接种疫苗

    摘要:12月21日,在合肥市庐阳区林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老年人正在接种新冠疫苗第二剂次加强针。据悉,该街道积极推进辖区老年群体新冠疫苗接种工作,通过广泛宣传、送苗上门等方式,全力保障老年人群新冠疫苗“应

  • 未满月宝宝“中招”护士们成“临时妈妈”

    摘要:“病房已经做好准备了,宝宝随时可以过来……”12月19日,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北区新生儿病房收治了一名出生仅26天、疑似感染新冠病毒的患儿。接到收治信息后,医院迅速启用准备好的阳性患儿诊间,安排专

  • 阜阳残疾夫妻开修理铺低价服务16年

    摘要:今年50岁的倪国林和44岁的韦萍是阜阳的一对夫妻,两人都患有小儿麻痹症。但他们的小日子却每一天都向阳而生。以开修理铺为主要生计的他们,多年来坚持做低价的“买卖”,为老人、贫困家庭修自行车、配钥匙、缝补

放大 缩小 默认

阜阳残疾夫妻开修理铺低价服务16年

为老人、贫困家庭修补东西只收两元自愿捐献遗体

   期次:第7988期   

今年 50 岁的倪国林和 44 岁的韦萍是阜阳的一对夫妻,两人都患有小儿麻痹症。但他们的小日子却每一天都向阳而生。以开修理铺为主要生计的他们,多年来坚持做低价的“买卖”,为老人、贫困家庭修自行车、配钥匙、缝补衣服,只收两元。

开一家修理铺,低价服务16年

多年前,为了照顾在阜阳上学的弟弟,倪国林进城打零工赚取生活费,开始做起了修自行车、换拉链的小生意。后来,经人介绍,他结识了妻子韦萍,两人互生好感,很快成了家。倪国林和韦萍都是小儿麻痹症患者,多年来,他们不等不靠,学习手艺。

倪国林负责修自行车、拉链、配钥匙,韦萍则为人缝补衣服。虽然收入不算多,但夫妻俩却非常阳光,对社会充满了感恩。开修理铺16年来,倪国林起初收几毛钱,后来收两元钱,再后来便基本没有涨过价。

“老人、贫困家庭来修补东西,一律只收两元。”倪国林说,其他人来店,他开价也基本不超过五元。虽然嘴上说着营业时间从早晨七八点到晚上六七点,但如果半夜、凌晨有人临时找上门,倪国林也会毫无怨言地为他们修补好。

受过太多帮助,房租每月仅50元

“一方面是方便大家,另外也想回报大家。”说起修理铺,倪国林十分感慨。“早些时候,我摆修理摊的地方是违建,生意不错却不安全。”后来,社区了解到他们的情况,便帮忙在一处居民区出入口处搭建了两处简易房,他们这才正式开启了修理铺。

提起一家曾受到过的帮助,倪国林直言,这些善意太多,说都说不完。就拿多年不涨价这件事来说,“虽然我要价只有两元、三元,但很多时候,我收到的都不止这些钱。”有些街坊邻居来修补东西时,每次付钱,都会偷偷塞上五元、十元;有时没怎么修理,倪国林不打算收钱,他们也会主动付钱,绝不“占便宜”。

周围人还会用不同的方式,尽力帮他们一把。倪国林透露,之前,有学生和邻居会送来衣服和生活用品,并且往往送来的衣服都是全新未穿过的。他们现在所租住的房子,房东大姐每个月也仅收取他们50元的房租,十多年来从没涨过一分钱。有时候倪国林和韦萍在修理铺里忙得顾不上家,房东大姐还会帮忙晾晒衣服、看护小孩。这份温情,夫妻俩深深记在了心里。

最近,倪国林和韦萍的修理铺生意一般,邻居们会时不时送来饭菜和零食,问候一声。12月15日中午,一位邻居给倪国林一家送来了麻花。倪国林有点不好意思,“邻居给我们的照顾太多太多了。”

为回报社会,夫妻俩志愿捐献遗体

受到的帮助太多了,怎么才能回报大家?除了日常打扫居民区的公共卫生,倪国林想到的第一个做法是献血。但得知残疾人不能参与献血的规定后,他才无奈离去。后来,倪国林了解到遗体捐献很有意义,便动员韦萍和自己一起参与。

目前,倪国林和韦萍已经在当地相关部门的见证下,在家中填写了自愿捐献的表格,成为了阜阳首例携手捐献遗体的残疾人夫妇。

“这些年,大家对我们的好,我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能以这样的方式回报社会,我们也很开心。”(任海怡)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