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冬以后,气温骤降,流浪乞讨人员、临时遇困人员以及独居老人、重病患者等特殊困难群众的人身安全和基本生活成为民政人的牵挂。合肥市民政局精心组织、提早行动,建立起覆盖街面和社区的服务保障机制,为特殊困难群体送去实实在在的关爱,确保他们安全温暖过冬。
“近邻行动”让救助更加暖心
从蒙城来合肥打工的穆某,因为没找到工作又身无分文,只好在一个小公园的凉亭里睡觉。环卫工人范师傅看到后,主动与合肥市救助管理站联系,报告了穆某的情况。市救助管理站及时派人前去寻找,经过工作人员的耐心劝导,穆某选择到市救助管理站接受临时救助。随后,他又在市救助管理站帮助下,踏上了返乡的列车。穆某得到帮助、范师傅主动报告,都是因为合肥市民政局、市救助管理站发出的“近邻”关爱志愿服务行动倡议书。
为增强主动发现能力,合肥市民政局在加大街面巡查频次和力度的同时,加强与公安、城管等部门的协作,建立合肥市流浪乞讨人员“近邻”关爱机制,即招募热心商户、爱心市民、志愿服务组织和广大志愿者作为“近邻”,关心关注关爱身边的流浪乞讨人员、临时遇困人员,根据他们的诉求,联系救助管理机构提供生活照料“助困服务”、接送返乡“助返服务”,以及联系120、110开展紧急救治“助医服务”,切实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劝导、早救助。
根据关爱机制相关规定,合肥市民政局、市救助管理站对救助工作中掌握的长期滞留街面的流浪乞讨人员、临时遇困人员,采取划片定人或单个定人的方式,确定“近邻”;对易出现流浪乞讨人员、临时遇困人员的区域,采取选定商户或爱心市民的方式,选择“近邻”;会同市文明办向全社会发出倡导,招募“近邻”。“近邻”可采取拨打电话、登录微信小程序两种方式联系市救助管理站。在接到求助信息后,工作人员将第一时间赶往现场为遇困人员提供相应救助。
“近邻行动”发布后,合肥市民政局开展了线上线下宣传。市救助管理站组建宣传小队前往商业街区、街道社区,张贴宣传单,发放倡议书,让市民进一步了解救助管理工作,增加“近邻行动”知晓度,积极营造全社会关心关爱关注流浪乞讨人员的良好氛围。“近邻行动”开展仅10天,就招募到爱心商铺19家、志愿者27人,发放冬季救助棉被16床、大衣27件,救助流浪乞讨人员及临时遇困人员23名。
“敲门行动”关爱社区八类人群
今年84岁的费群章是庐阳区三孝口街道城隍庙社区的独居老人,气温骤降和疫情现状导致就餐成为老人的难题。社区第一时间开展“敲门行动”,安排志愿者为老人送餐上门,并根据老人生活需求,帮助购买蔬菜等物资。
为了保障像费群章这样的特殊人群的生活,合肥市民政局统筹社区工作者、下沉干部、党员志愿者等力量开展“敲门行动”,迅速摸清全市独居老人、残疾人、精神障碍患者、孤儿(留守及困境儿童)、孕妇、低保对象、血透患者、癌症患者等八类特殊群体情况,总数超过 20 万人。通过“敲门行动+上门服务”的方式,全面了解掌握特殊人群家庭生活状况,积极落实关怀帮扶。同时,做好特殊人群建档立册,健全“一户一档、一人一策”,精准掌握底数,完善台账信息,动态更新人员基本情况,确保对特殊人群摸排全覆盖。
家住庐阳区双岗街道万小店社区的杨先生就是“敲门行动”的受益者,居家隔离的他要进行血液透析,社区通过重点特殊人群服务台账获悉他的情况后,与街道卫健办对接,并向庐阳区疾控中心报备,最后由街道安排专车闭环接送杨先生去医院完成血液透析。事后,杨先生专门致电社区道谢:“我感到很温暖,感谢双岗街道和万小店社区帮忙联系医院,让我能及时进行治疗!谢谢你们!”
“敲门行动”也让那些不和老人一起居住的儿女放下心来。前两天,包河区包公街道雨花桥社区驻站社工接到了张女士的电话:“麻烦你看看我母亲,她一直不接电话,不知道老人现在什么情况?”社工立即上门,发现老人一切安好,临走时还帮老人检查了家中的物资储备和水、电、燃气,嘱咐老人有需要时随时联系社工。
现在,合肥市建成了 2.71 万人,贯通市、区、街道、社区、网格(小区)的社区管控责任人队伍,由专人负责对接独居老人、残疾人、孕妇等特殊人群,确保第一时间收集人员信息和需求,第一时间协助联系帮扶服务,第一时间解决实际困难,实现社区服务有力度更有温度。 (闫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