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名人说过,人生的快乐和痛苦是比出来的。细想想,不无道理。
有位盲人,性格开朗,生活愉快,有人问:“作为盲人,你不感到痛苦吗?”他笑答:“我痛苦什么呢?和聋人相比,我能听见声音;和语言障碍者相比,我能说话;和下肢瘫痪的人相比,我能行走。”这位盲人用自己的优势去比人家的劣势,用自己的所有比人家的所无,因而,比出了自己的快乐。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这是不争的事实。但为什么还有些人“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筷子骂娘”呢?甚至有的收入不菲的有车有房的白领阶层,也牢骚满腹呢?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些人总是拿自己与那些生活条件更好的人相比,这样不断地向上攀比,总觉得自愧不如,没有好心境。
古贤云:“德比于上故知耻,欲比于下到知足。”为什么一个五官不全的盲人能感到生活的快乐,一个身体健全生活优裕的正常人却常被痛苦缠绕呢?正因为二者比的对象不同。美国作家享利·曼肯说:“如果你想幸福,有一件事情非常简单,就是与那些不如你的人,比你更穷、房子更小、车子更破的人相比,你的幸福感就会增加。”科内尔大学教授罗伯特·弗兰克在《多花少存:为什么生活在富裕的社会里,却让我们感到更贫穷》一文中,提到住房时是这么说的:“一个人到底需要多大面积呢?这主要取决于邻居拥有多大的住房,如果邻居的住房小,那他也不需要太大的住房。”事实确实如此:生活上向上攀比,痛苦就一直缠绕着你;生活上向下比较,快乐就永远伴随着你。
如何比,比什么,比的结果是痛苦还是快乐,取决于一个人是否有正确的比较观。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有句名言:“在工作上,要向积极性最高的同志看齐;在生活上要向水平最低的同志看齐。”也就是说,在工作上要坚持高标准,多与比自己积极性高、能力强的人进行比较,多找自己的不足。如果常用自己的功绩去比别人的短处,就会越比越骄傲,越比越觉得自己付出的多,得到的少,越比越泄气,越比越觉得上级或同事对不住自己。如果多用自己的不足去比别人的功绩或长处,就会找到自己的差距,才会越比越谦虚,越比越有压力,才能比出团结,比出干劲,比出动力,就会推动自己去开拓创新,积极干事业并干成事业;在生活待遇上要坚持低标准,多比不如自己者。比一比过去的艰苦岁月,比一比生活条件更差的人,这样就会找到平衡,消除怨气,做到心地坦然,始终保持一颗平常心,不为一时得失斤斤计较,不为个人私利铤而走险。
全国优秀信访干部、原江苏泰州市信访局长张云泉有三个比较:“理想信念上和革命先烈比,工作标准上和孔繁森、焦裕禄等英雄人物比,生活待遇上和困难群众比。”这种比法,值得我们引以为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