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3-02-06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从此雪消风自软

    摘要:“每到立春的时候,我的心里就开始蠢蠢欲动,似乎有什么事情要发生。”很喜欢电影《立春》里这句台词。立春,的确是一个意义独特的节气。新年伊始,它就拉开了季节的帷幕,让又一轮精彩的四时大戏依次登场。岁月的征

  • 春天一点一点来

    摘要:由冬入春,一步三回头。乍暖还寒,时寒时暖,记忆中的春天总是在这样的挣扎中,一点一点地到来。最早迎接春天的,是玻璃窗上的霜花。进入腊月后,霜花的气势也磅礴起来。玻璃上的霜花,团团簇簇,挨挨挤挤。孩子们乐

  • 新年好管贤海/摄

    摘要:

  • 爱的坐镇

    摘要:在我印象里,除了夜间睡觉,妈妈一直是劳碌不息的。如果哪天妈妈坐在椅凳或是床上歇着,八成是抱恙在身了,这时遇有家人问起,妈妈会说自己身体没什么。“生命在于运动”这句话,是对妈妈劳碌好强的最好诠释。忘不了

  • 元宵节的名人趣事

    摘要:元宵节历史悠远。古往今来,元宵节留下了无数佳话趣事,且多与名人有关,撷取其中雪泥鸿爪,别有一番情趣。最初定名的人。相传汉文帝刘恒在平定“诸吕之乱”后,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乱的那年正月十五,定为

  • 山清水秀舒服城

    摘要:舒城,舒城,舒服之城。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她静静地躺在江淮大地的怀抱,养育着百万勤劳聪慧的龙舒儿女。她,温婉、秀丽、迷人。故乡的风景美如画。桃溪,一个让人难忘的地方。“花开仿佛武陵源,二月溪流涨碧痕。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此雪消风自软

   期次:第8012期   作者:□查晶芳

“每到立春的时候,我的心里就开始蠢蠢欲动,似乎有什么事情要发生。”很喜欢电影《立春》里这句台词。立春,的确是一个意义独特的节气。新年伊始,它就拉开了季节的帷幕,让又一轮精彩的四时大戏依次登场。岁月的征途中,“立春”无疑是一块闪亮的里程碑。

我对于立春的记忆,始于儿时,始于那根贴着“春”字的绿竹 。 一 根 长 长 的 翠竹,底端削尖,顶部叶留,大红的“春”字用细线缚于叶间。竹子插在 院 中 ,正 对 着 大门。烁烁春阳中,绿叶红春,煞是喜人。奶奶郑重其事地说,这叫“迎春”。

在乡间,人们常把立春唤作“打春”。一个“打”字,生气尽显。啪!仿佛听到了田野里农人鞭打泥牛的脆响声。立春日,打春牛,这是很多地方的习俗,其意是提醒大家抓紧农时,莫误生产。当然,这牛不是真的牛,是泥塑的。此习俗也是源自古时:立春这天,人们把皇宫门口的泥塑春牛打碎,以此祈愿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小时候,每到立春,我总是兴奋不已,因为可以大快朵颐啊。奶奶包的荠菜馅的春卷最是可口,我一口气五六个就下肚了,撑得小肚皮溜圆。还有一种摊得极薄的饼,清香直扑,奶奶说叫春饼。那嫩嫩的小萝卜,咬上一口,汁水直冒,难怪奶奶说“萝卜赛梨”。那时我只顾着吃,全不在意那些叫啥。但奶奶在一旁不停地念叨着,什么“卷春”“咬春”“啃春”的。后来读到杜甫的《立春》,“春日春盘细生菜”,记忆霎时穿越时光的隧道,儿时立春的场景,一一重现;奶奶的那些絮叨,也在耳畔清晰地响起。立春,于我而言,不仅是一个节气,更是往日重现,温馨永存。

“立,始建也。春气始而建立也。”但离真正的春天还颇有些时日,正是“几点雪花几点雨,半含冬景半含春”。不过,风是真的不一样了,带着润润的暖暖的气息,不再似冬天钝刀般割人。蛰居的虫儿,开始振翅。冰层下的小鱼也跃出水面,踏浪欢歌。蜡梅犹自绽放,朵朵清丽,那是大自然的精灵,在吟唱着春天的序曲。小草已从酣梦中醒来,软软地伸着懒腰,那小胳膊小腿嫩绿嫩绿的,看几眼,会醉人。鸟儿们开起歌唱会来,更是不分昼夜。郊外的游人也多起来了。冬已去,春正来。通往春天的驿道上,绿草渐萋萋。胜日寻芳,指日可待。

古人写立春的诗词很多,最喜欢苏轼的《减字木兰花·立春》:“春牛春杖,无限春风来海上。便丐春工,染得桃红似肉红。春幡春胜,一阵春风吹酒醒。不似天涯,卷起杨花似雪花。”这是苏轼被贬至海南时所写。古时的海南,是真正的“天涯海角”,僻远荒凉,但苏轼心中全无凄寒之色,他以轻快活泼的笔触,不仅写出了海南立春的种种习俗,且将边陲的绚烂春光尽绘无遗。词中显现的旷达与欢欣,与“立春”的寓意最是吻合。

立春,一个予人无限希望的节气。所有的生命都已穿越寒冬,春的马蹄正哒哒响起,从此雪消风自软,梅花合让柳条新。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