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3-02-07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摘要:◆习近平就土耳其、叙利亚发生强烈地震分别向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叙利亚总统巴沙尔致慰问电。◆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质量强国建设纲要》。◆教育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印发通知,认定公布2687所中小学为中小

  • 党的二十大精神职工学习辅导读本出版发行

    摘要:本报讯日前,由中华全国总工会组织编写的《党的二十大精神职工学习问答》一书由人民出版社、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面向全国发行。由全国工会职工书屋建设领导小组组织编写的《党的二十大精神职工学习题库》同步出版发

  • 《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职工知识50问》之三十

    摘要:问:为什么要大力提升产业工人的技术技能水平?答:《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要求:构建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造就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宏大的产业工人队伍。劳动者素质对一个

  • 我省调整最低工资标准

    摘要:本报讯近日,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通知,公布调整后的安徽省最低工资标准。新标准的最大不同是,“口径”发生变化,与其他省一致,由原来的不包含劳动者个人缴纳的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变为包含劳动者个人缴

  • “三六九往外走”

    摘要:2月6日,旅客带着行李在亳州火车站进站乘车。当日是正月十六,民间有“三六九,往外走”的习俗,亳州火车站客流明显增加,不少返乡过年的旅客朋友又纷纷踏上返程的旅途。刘勤利/摄

  • “曼姐”的春运“服务曲”

    摘要:“曼姐,领遗失物品的旅客到服务台了。”“我马上回去,让旅客到领取地点!”2月5日,农历正月十五,安徽阜阳站的天桥上,周晓曼的对讲机里传来对话。刚把83岁的旅客李献芝用轮椅送上列车,周晓曼就穿过候车室的

  • 企业设“年龄门槛”也是一种就业歧视

    摘要:正值春招时段,记者在多个招聘平台上看到,有不少企业将30岁作为招聘年龄上限。这让一些劳动者感叹,“职场的35岁中年危机提前了。”(2月6日《工人日报》)之前,一些企业在招聘时设置的“35岁”年龄门槛已

  • 口岸全开:内地与港澳人员往来全面恢复

    摘要:新华社深圳/香港2月6日电6日,内地与港澳人员往来全面恢复。当天,深圳皇岗、罗湖、莲塘等口岸陆续全面“开闸”,内地与香港间陆路口岸全面恢复通行。6日零时,深圳皇岗口岸率先恢复通关;6时半起,罗湖口岸开

放大 缩小 默认

“曼姐”的春运“服务曲”

   期次:第8013期   

“曼姐,领遗失物品的旅客到服务台了。”“我马上回去,让旅客到领取地点!”2月5日,农历正月十五,安徽阜阳站的天桥上,周晓曼的对讲机里传来对话。

刚把83岁的旅客李献芝用轮椅送上列车,周晓曼就穿过候车室的人群,急急忙忙跑回岗位。在遗失物品领取处,经过登记核对后,旅客杜春拿到了自己遗失的绿色保温杯。“这个杯子是好朋友送的,对我来说很有意义,本来抱着试试的心态,结果失而复得,非常感谢你!”

2008年入职的周晓曼是阜阳站“颍州情”雷锋服务站的客运值班员,之所以大家称呼她“曼姐”,一方面参加工作早,另一方面是因为她业务熟练,服务经验足。遇见“疑难杂症”,许多新来的同事总会请教她,碰见“累脏险重” 的工作,她也总是冲在前头。多年来,她先后荣获先进工作者、先进女职工、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

“ 服 务 台 的 人 都 是 福 尔 摩斯。”周晓曼介绍,由于旅客杜春也记不清楚水杯丢在哪里,只是模糊地提供了三个区域,周晓曼找了三遍都没有发现物品,后来是通过旅客朋友圈的图片,发现他曾在车站二楼靠窗位置“停驻”,沿着这个“小线索”,才找到了“隐藏”在角落的杯子。“不能让旅客担心,杯子、背包、身份证……无论是小物件还是贵重物品,我们都会尽全力以最快速度帮旅客寻找。”周晓曼指了指手里的遗失物品工单,“今天还会有四位旅客来拿遗失的物品。”

据了解,遗失物品一般都是因个人粗心马虎,在车站丢失或在列车上遗留,通过联系旅客,根据其意愿送到指定车站,然后通知领取。春运期间,阜阳站每天都会有十多位旅客因粗心遗失物品。

“颍州情”雷锋服务站位于候车大厅的正中央,旅客进站就可以清楚看到。回到服务台的周晓曼又忙碌了起来,不时有旅客询问“进站口在哪里”“取票在哪里”“几点钟开车”……“曼姐,在第二候车室捡到一个灰色双耳帽。”接过客运员交来的遗失物品,周晓曼询问了详细位置后,立即给车站广播室联系,并开始了循环广播。

“忙起来,时间过得真快。”忙得一头热汗的周晓曼,擦了擦防护面具上的雾气,看了看时间,不知不觉快 11时了。她介绍,预约的重点旅客钮士涛,还有8分钟就到车站。

匆匆忙忙跑到进站口的周晓曼四处张望,寻找一名穿着红色羽绒服的中年男子。当显眼的“标志”在转弯口出现,她便小跑过去,上去搀扶钮士涛。

47岁的钮士涛家住阜阳市颍泉区,是一位盲人,长期在苏州做盲人按摩工作,也是阜阳站的一位“老顾客”,每次来乘车出行都会跟周晓曼提前打电话“预约”。

“以前出行总有顾虑,现在心里满满的安心放心。”钮士涛走在车站绿色通道上说道。春运期间,类似这样的预约,周晓曼办理了无数次,“有‘老客户’也有‘新面孔’,微信号里有数十个旅客的微信,他们也会经常咨询一些出行方面的问题,比如儿童票如何购买等。”

从如何补票到不取票是否可以进站,从身份证丢失如何办理到儿童票购买新规,随着时间推移,周晓曼微信里的咨询问题,每年都发生新变化,一系列问题变化的背后也折射了时代发展速度和民生温度的提升。

“钮师傅,您的泡面放旁边了,别烫着。”临近 12 时,考虑到钮士涛行动不便,每次坐K1505次列车到苏州,周晓曼都会为他泡好方便面,并通过绿色通道,提前将他送到站台指定位置。

12 时 10 分,周晓曼回到休间室,打开午饭盒。“今天是元宵节,晚上回家赶不上饭点,我提前带了些汤圆,就当过节了。”周晓曼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曼姐,K744次列车 8 号车厢有旅客需要轮椅。”“服务台明白。”周晓曼把汤圆往嘴里一送,戴上防护手套,面罩和口罩,利落地推着轮椅跑向了站台。

2023年春运,在流动的万里铁道线上,许多像周晓曼一样的车站工作人员坚守在平凡的岗位,守护每一位旅客的“出发”,他们穿梭在人群中,用匆匆脚步声和亲切的答疑解惑声,为旅途奏响温馨暖人的春运“服务曲”。

(张续亮 本报记者)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