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江湾、口袋公园、水净化生态公园……近年来,芜湖市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不断加强城市规划,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布局,不断提升城市建设品质,打造更加宜居宜业的城市。
十里江湾:还岸于民
夜幕降临,小雨停歇,一盏盏亮起的路灯散发出暖橘色的光,不仅装扮着芜湖十里江湾人民公园,还为前来公园散步、慢跑的市民照亮了前行路。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万里长江在芜湖拐了个弯,才有了这“十里江湾”。过去,这里乱象丛生,废料堆放、非法码头、修造船厂……2017 年开始,芜湖市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战略基调,推进实施“打造水清岸绿产业优的最美皖江经济带”的部署要求,下大力气对十里江湾及上下游200多个非法码头、修造船厂、非法砂点进行拆除清场,清理垃圾1800余吨,拖离拆解船只120余条,释放长江干流岸线近30公里,腾出滩涂陆域面积6000亩。同时,将防洪与景观深度衔接,环保与排水深入融合,建设一个自然生长的绿地、一个恢复自然生态江滩风貌的示范林地、一个展现芜湖长江文化的生态长廊。
十里江湾人民公园北起青弋江,南至澛港大桥,东靠长江大堤,总堤长约 7.2 公里,总面积约 2.52 平方公里。全园包括江堤景观风貌区、滨江滩涂风貌区、林间湿地风貌区,打造形成带状的市民休闲活动公园,成为市民青睐的休闲打卡胜地。
从昔日“脏乱差”的地方,华丽转变为水青岸绿景美的城市“名片”,十里江湾人民公园的建设发展离不开芜湖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也离不开各级人大代表的关心支持。
“十里江湾人民公园一直是芜湖老百姓观景、健身、纳凉的好去处。然而,因各入口设置了路障而导致残疾人坐的残疾车无法进入,让残疾人无法在江湾公园的大道上欣赏风景。”弋江区人大代表吴晓玲表示,公园各入口设置路障的初衷是为了阻止电动车、自行车的随意进入,以保障公园内游客的安全及路面设施的维护,但也应当考虑到残疾人的身心需求。为此,在全市开展的“聚民意、惠民生”行动中,她建议在十里江湾人民公园开通残疾车绿色通道。
据弋江区城管行政执法大队副大队长李昊介绍,接到建议后,区城管局迅速行动,在利民路路口、文津西路、部分生态公厕均设置残疾人绿色通道;在重要路口增设可移动式铁门方便残疾人通行;在园区主要出入口张贴多个无障碍服务指示牌,标有24小时帮扶热线,如有残疾人入园不便,可致电服务热线寻求帮助。
“我在公园游玩时发现饮水不够便利。于是,我建议设立直饮水点,让市民、游客能够饮用安全优质的直饮水。”市人大代表杨洋介绍道,区城管局积极响应,在园内人流量较大的区域设置10处自动售卖机,解决饮水问题。
据悉,城管局今年计划在景区内增设公共休闲座椅;对公厕进行翻新,设立母婴室、残障人士专用坑位;在江湾沿线打造运动健身长廊,计划在今年完成堤顶路 4.7 公里段全线塑胶步道铺设工作。
口袋公园:还景于民
落羽杉林郁郁葱葱的朱家桥尾水净化生态公园;风格迥异的雕塑作品和自然绿色融为一体的雕塑公园……芜湖,不仅有许多大型生态公园,还有遍布城市、让市民出门就能看见景的“口袋公园”。口袋公园与周边综合性公园互为点缀,城市公园布局也由此连点成线、连线成网,实现市民群众“推窗见景、开门见绿、移步有花”的生活愿景。
记者来到位于城南迎客松大道南侧的“芜小园·迎客园”,只见三三两两的市民在这里散步、锻炼。“我家离这里只隔了一条马路,我有空就来这里放松,锻炼一下身体。”72岁的丁智表示,“政府是在真真切切地为我们百姓办实事。”
(下转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