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制度建设,夯实工作基础。我省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体制机制更加顺畅,改革活力竞相迸发。
健全完善省产改协调小组办公室工作机制、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建立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专题培训机制、发挥产业工会作用、建立分类指导机制……2022年,我省以省产改协调小组及其办公室名义,印发了一系列制度性文件,为改革提供制度保障。
与此同时,省政府出台《支持技工强省建设若干政策》,巩固技工大省建设成果,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省发改委出台《安徽省“十四五”就业促进规划》,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健全完善就业机制;省卫健委出台《安徽省职业病防治“十四五”规划》,夯实职业健康工作基础,提升我省职业健康工作质量和水平;省总工会出台《安徽省民营企业工会工作规范(试行)》,加强民营企业工会工作规范化建设,促进企业发展、维护职工权益……可以看到,各项制度相互耦合、形成合力,我省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制度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
聚焦重点任务,狠抓工作落实,让产业工人既要有“里子”,也要有“面子”。
过去一年,我省产业工人技能素质显著提升,一大批大国工匠、能工巧匠竞相涌现。全省技能人才总量达 665.6 万,其中高技能人才196.4万。
2022年,我省产业工人在党的代表大会代表和委员会委员、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政协委员、群团组织代表大会代表和委员会委员的数量和比例均有所提高,产业工人的政治地位稳步提升。
翻开2022年省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和先进集体名单,记者看到,在705名省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中,企业职工和其他劳动者人选346名,占总数的49.1%。其中,非公有制企业人员188名,占企业职工和其他劳动者人选的 54.3%;一线工人和专业技术人员235名,占企业职工和其他劳动者人选的67.9%。
同时,在首届 100 名“安徽工匠”中,有 87 名产业工人。其中,70人拥有各类专利,他们有的是代表全国乃至世界一流水平的“领头雁”,有的是在攻克“卡脖子”难题中发挥骨干作用的“急先锋”,有着令人叹服的“独门绝技”。
此外,马钢集团、淮北矿业集团、淮河能源控股集团、皖北煤电集团等企业广泛开展“首席技师”“首席工匠”等评选工作,并推行工匠人才“年薪制”,评选出的“首席技师”“首席工匠”等工匠人才年收入最高可达20万元至6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