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3-03-13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读懂感动中国背后的非凡力量

    摘要:《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颁奖盛典》日前播出,钱七虎、邓小岚、杨宁、沈忠芳、徐淙祥、“银发知播”群体、徐梦桃、陈清泉、陆鸿、林占熺等获评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无论是带动农民走上致富路的种粮大户,还

  • 醉美春光

    摘要:

  • 那些植树的农谚

    摘要:第45个“植树节”来临,想起了童年在乡村,耳闻目染地获得的那些关于植树的农谚,散发着浓浓的乡土气息。老家地处江淮丘陵,前畈后山。山,多为石子黄土,土地要从石缝里抠出来;或是冲积而成的沟洼地。这样的山地

  • 赏樱圣地中科大

    摘要:三月暖暖的空气里,开始萌动着、孕育着樱花淡淡的清香。中国科技大学的樱花,和中科大一样,芳名远播。我对中科大校园的樱花仰慕已久,想象在那样一个花香伴书香的美丽校园里穿行,该是多么幸福啊。从东区黄山路大门

  • 春天般的女子

    摘要:有天晚上,我闭眼躺着,听手机“学习强国”播讲一篇小说。这是著名作家康·帕乌斯托夫基的《夜行的驿车》,主角是童话作家安徒生。安徒生心思敏感,观察力惊人,他能从说话者的腔调和语气,判断对方是什么样的性格。

  • 派河“流”出欢快的歌

    摘要:派河,滋养一代代肥西人的母亲河,起源于肥西中部江淮分水岭。河道自西北向东南,流经上派、中派、下派后进入浩渺的八百里巢湖。派河,自古以来,润泽着两岸的莽莽原野。派河,在我小时候的认知里,是一条不小的大河

放大 缩小 默认

派河“流”出欢快的歌

   期次:第8037期   作者:□解红光

派河,滋养一代代肥西人的母亲河,起源于肥西中部江淮分水岭。河道自西北向东南,流经上派、中派、下派后进入浩渺的八百里巢湖。派河,自古以来,润泽着两岸的莽莽原野。

派河,在我小时候的认知里,是一条不小的大河。父亲经常提到这条河,说姑姑去外地上学必须经过上派,必须过这条河,还担心河边的老车站会被水淹。更多提到的是夏初时节派河涨水,忧心河水泛滥会耽误学生一年一度的升学考试……在各种担忧中,派河一年年被深挖、拓宽,堤坝也被层层加固。

肥西县城就叫上派河,小城沿河而建,秀气、端庄、唯美。经过多年的治理,派河的水清澈了,脾气也温顺了不少,一座座跨河大桥被建成通车了。派河边,一幢幢高楼临水而起,逐水而居的人们,亲水、乐水,水温润了一座城。天空更蓝,河道更宽,草坡更绿;主桥更高,引桥更长,桥头堡更大,派河越来越美了。鸽哨声声,波光潋滟,渔歌唱晚,桨声灯影里,派河给小城注入了无尽的活力。

乘着引江济淮的东风,派河华丽转身,新型大运河诞生。引江济淮工程,是一项以城乡供水和江淮航运发展,结合农业灌溉补水、改善巢湖及淮河水生态环境为主要任务的大型跨流域的南水北调工程,千载伟业,惠及众生,可谓是一部水文化的鸿篇巨著。这项工程,自南向北分为引江济巢、江淮沟通、江水北送三个部分,输水线路总长达723公里。都说建筑学是一种哲学,是一种音乐,是一种造诣,运河之上的架架飞虹,美学与力学在此完美结合。一座座钢构桥飞架西东,每一份设计都是“最佳创意”,新运河完全达到南北互济 、千 里 通 航 的 硬 指标。

“通航啦!”试水通航的欢呼声响彻天际。像十万嫁娘集体穿上嫁衣,惊艳了半边天。运河,蜿蜒、气派,宽阔、清澈,清风徐来,流光接天。与时俱进的“千亿”肥西,创造的故事何止千亿!

新运河与肥西高店镇境内的淠河总干渠十字交叉,这个飞天大渡槽,是世界第一大跨度钢结构渡槽,其工程之浩大、气魄之雄伟,令人肃然起敬。淠河总干渠有了新运河相伴,风光无限,上下河流交叉而不相融,其景象十分壮观,令人叹为观止。江淮分水岭上,奇特的地理环境,酝酿出一个个惊天神话。勤劳的肥西人,对土地的热爱盘根错节,血液里始终流淌着两条奔腾不息的河流。

春风习习。高架桥下的梅园,一树树的花开了,昨夜的雨十分嫉妒,哭了一夜,梅却更滋润了,开得热闹。看着梅红,嗅着梅香,裹着梅韵,踏春的人们在此流连忘返。环河跑道上,晨跑者你追我赶,将健康的火炬传递。垂钓者钓着春水,默数着一对对悠闲的野鸭,褶皱的波纹折弯鱼竿,他又领略了一门美学。白鹭翩飞,侧耳倾听桨声,收获水中拖出的长长光影。平常的风物摄进神话的镜头,谁不赞这美好人间。

河水,是小城人生活中最基本的元素;派河,是小城人骨子里最挚爱的美景。运河,地图上的一条线段,肥西人心中的一条玉带。新生的运河哦,托着一座秀丽的小城,这里,船在水中,人在画中,河在人们的心中。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