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3-04-11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马鞍山公铁两用长江大桥主塔首节钢塔顺利吊装

    摘要:4月10日上午,在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承建的世界最大跨度三塔两主跨公铁两用斜拉桥——巢马城际铁路马鞍山长江大桥现场,一节重达387吨的钢塔在15000吨米塔式起重机的吊装下,精准对接到217.5米高

  • 《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职工知识50问》之四十二

    摘要:问:农民工将享受到怎样的公共服务?答:《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要求:将农民工培养成为稳定就业的产业工人,公平保障其作为用人单位职工、城镇常住人口的权益,提供基本公共服务。近年来,保障农民工劳

  • 22项措施促进我省医药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摘要:本报讯4月10日,记者从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该局制定出台了《关于持续深化“一改两为”提升工作效能优化营商环境的若干举措》(以下简称《举措》),进一步促进全省药品安全形势稳定向好、医

  • 警惕校园“培训贷”馅饼变陷阱

    摘要:每月支付880元,12期分期,总计10560元的费用,是合肥大一学生杨云在该培训机构“老师”的“鼓励”下报名参加的线上原画培训班的“学费”。几天前,多次申请退款无果的杨云,向职能部门提交了投诉。中青报

  • 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学习《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第二卷的通知

    摘要:新华社北京4月10日电近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学习《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第二卷的通知。全文如下:编辑出版《习近平著作选读》,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定。现在,《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第二卷已经出版发行

  • 摘要:◆第三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10日在海南海口开幕。◆“深海一号”超深水大气田形成遥控生产能力。◆我国首条“西氢东送”管道纳入国家规划。◆沪深交易所主板注册制首批企业上市。(据新华社4月10日电)

  • 司法部、全国普法办部署开展2023年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普法宣传活动

    摘要:新华社北京4月10日电今年4月15日是第八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司法部、全国普法办日前联合印发通知,部署开展2023年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普法宣传活动。据悉,今年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的活动主题为“贯彻总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警惕校园“培训贷”馅饼变陷阱

   期次:第8057期   作者:□刘效仁

每月支付880元,12期分期,总计 10560 元的费用,是合肥大一学生杨云在该培训机构“老师”的“鼓励”下报名参加的线上原画培训班的“学费”。几天前,多次申请退款无果的杨云 ,向职能部门提交了投诉。中青报调查发现,杨云的遭遇并非个案。

不少涉世未深的大学生被各式各样的在线培训课程宣传吸引:绘画、PS、剪辑、配音等,零基础也可以轻松学习,边学习边接单,机构老师介绍资源,月入过万很简单……针对没有积蓄的大学生,许多培训班还打出了“先学后付”“免息分期”的广告,背后的小额贷款平台更是五花八门。不少大学生成了不良商家紧盯和收割的“韭菜”。

必须肯定,不少大学生在校期间就想学习一门技术,如视频剪辑、商业插画绘画、摄影修图、编程等,一则培养个人兴趣爱好,二则为开拓未来就业之路提供技能支持,无疑应得到鼓励。

一些培训机构的宣传,很难不令人怦然心动:所谓“新手学到 3 个月左右就可以参加接单了,插画是这个社会必备的一个设计技能,全职去从业都是高薪,应届生薪资 6000-8000 元都是最基本的”。对于想学技术却缺乏资金者,“先学后付”无疑极具诱惑力。于是,不少学生在“老师”一步步诱导下到小额贷款平台贷款。

尽管“先学后付”的模式,早已广泛存在于教育行业。不幸的是,由于当下“校园贷”市场办理贷款业务门槛低、经营者资质参差不齐、身份审核形同虚设、合同信息不透明、风险提示不充分等一系列问题,结果,一些看似馅饼的“培训贷”却变成了陷阱。

坦率地说,大学生已属于成年人,理当也有能力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之所以还有那么多人掉入“培训贷”陷阱,显然与其轻信盲从和急功近利的心态有关。事实是,一些刚入校的大学生三观尚未完全成熟,物质需求旺盛,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强,却缺乏社会经验,加上自控能力较差,风险防范意识薄弱,就很容易落入不法分子的圈套。

比如,杨云就轻信了对方“有外包内推,边学边赚”的宣传,把个人姓名、手机号码、身份证号码、银行卡号、紧急联系人手机号码(家庭住址)等一应信息交给了对方,甚至“操作是他帮忙进行的”。如此轻信,自然会被对方牵着鼻子走,成了待割的“韭菜”。

问题在于,有的不只是未能看懂合同,乃至事先并未能看到合同。杨云直到收到对方《委托扣款授权书》《代扣授权书》《借款合同》和《委托担保合同》等,才发现上当受骗。从而使自己陷入被动局面,为维护个人权益增加了难度。

自然,职能部门当加大对不良“校园贷”的监管,完善行业准入,提高准入门槛,及时排查和处罚违规机构,积极构建金融、高校及家庭多方协同共治的格局;也有必要针对大学生需求,早日提供定制化、规范化、安全放心、真实透明、风险可控的金融产品及服务,尽早填平“培训贷陷阱”。

更关键的是,高校大学生当祛除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即便想多学一门技术,亦应量力而行;即便“先学后贷”,亦需擦亮眼睛,选择规范的贷款机构,读懂并签订合法的合同文书,力避盲目听信,误将陷阱当馅饼。当然,一旦发现上当受骗,应及时举报和投诉,并通过诉讼途径维权止损。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