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3-05-05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主动作为促进民主管理工作提质增效

    摘要:厂务公开民主管理是我国企业和职工民主实践的重要创举。近年来,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已经成为协调劳动关系、促进企业和谐发展的一项基本制度,成为调动广大职工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企业凝聚力向心力的重要载体,在企业

  • 履职尽责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摘要:4月25日,安徽省庆祝“五一”暨“建功十四五奋进新征程”劳动竞赛推进大会在合肥召开,池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荣登榜单,获评“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状”。荣誉的背后,是池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全体工作人员脚踏实地

放大 缩小 默认

履职尽责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记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状获得单位池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期次:第8072期   

4月25日,安徽省庆祝“五一”暨“建功十四五 奋进新征程”劳动竞赛推进大会在合肥召开,池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荣登榜单,获评“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状”。

荣誉的背后,是池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全体工作人员脚踏实地的不懈努力和辛勤付出。2022年,该委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二十大精神,落实“一改两为五做到”部署,锚定“增速居前列、人均争上游”目标,忠诚尽职,凝心聚力,较好地完成了年度各项工作任务,有力推动了池州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坚持稳中求进 全力推进经济社会发展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持续完善经济运行分析研判机制,主要经济指标增速稳居全省前列。2022年,全市GDP增长居全省第2位,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居全省第1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居全省第1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居全省第3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居全省第2位,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居全省第1位。

全力稳经济保增长促发展。建立经济运行日监测、高频指标周调度、政策落实月督查等机制,开展经济运行季度评议,持续跟踪、动态监测经济走势,及时会同相关部门研究解决重大项目进展和重点企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经济运行呈现稳中加固、稳中向好态势。第一时间落实中央及省、市各项惠企减负政策,制定实施稳市场主体“23 条”、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47 条”、稳经济“120 条”及接续政策“73 条”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建立服务业纾困政策落实情况调度机制,全力支持困难行业恢复发展。实施“五上”企业培育壮大专项行动,新增“五上”企业382家,同比增长35%。

着力推动扩大有效投资。大力实施有效投资攻坚行动,成立重大项目调度、重大要素保障专班,强化重大项目清单化、闭环式管理。池州长江公铁大桥、池州电厂二期、石台抽水蓄能电站等一批重大项目取得关键性、突破性进展。677 个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 562.5 亿元,投资完成率 118.4%,234 个项目开工建设,146 个项目建成投产。47个政府投资项目完成投资21.8亿元,占当年计划的150.3%,超时序进度50.2个百分点。争取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33个25.18亿元、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10个16.63亿元。12个中长期贷款项目累计签约7.4亿元、已投放2.33亿元。设备更新改造贷款贴息项目列入国家清单18个,贷款需求6.6亿元。

加快提升产业发展动能。逐月研判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趋势,优化八大新兴产业推进组专班工作机制,出台半导体、新材料产业专班工作要点,成立安芯8英寸晶圆制造重大项目专班,成功举办半导体产业高峰论坛,省级半导体季度实现产值200亿元,新材料产业迈入 500 亿元级别。全年战略新兴产业产值增长20.1%,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8.2%。瞄准产业链关键环节和目标企业,动态更新招商地图,“按图索骥”推进招商。艾可蓝入选国家企业技术中心,成为全市首个真正意义上的国家级创新平台。

聚力高水平开放合作。进一步深化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主动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消费连接、资源共享,清单化推进融入长三角重点工作60项,加强与上海市长宁区结对共建,梳理合作任务41条,对标沪苏浙先进管理经验,高标准建成池州市数字城市运行管理中心,累计接入17个部门60个业务系统。1-12月新引进沪苏浙亿元以上项目157个,到位资金501.6亿元。贵池区入选“首批长三角高铁旅游小城”,青阳县创成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新增省级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5家,池州(上海)科创中心加快建设。加强与周边地区协同发展,与安庆跨江联动、拥江发展;加强与铜陵市的合作交流,推动加快池州公铁大桥、长江河道治理等一批重点工作建设。

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全面实施省定 20 项、市定 10 项民生实事,扎实推进10项“暖民心”行动,37项重点指标全部完成年度目标,群众满意居全省第3位。坚决守住粮食安全底线,建立粮食安全调度机制,在全省率先实行成品粮油“粮权买断”模式,夏秋两季粮食收购平稳有序,实现粮食总产量65万吨以上,足额完成储备粮和成品粮油储备任务。扎实开展民生价格动态监测,累计销售惠民菜 519.2 吨、让利 61.57万元。发放价格临时补贴1120 多万元,惠及困难群众7.5 万余人。开展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大督查,大力推进支撑性电源建设,积极应对持续高温和极端干旱天气影响,集中力量打赢迎峰度夏电力保供攻坚战,实现了生产生活平稳运行。

坚持绿色发展 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坚定不移地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以制度创新、试点探索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能力显著提高。坚持以能源结构转型为关键,以工业领域降碳为重点,以交通、建筑、农业农村等领域降碳为协同,以生态碳汇、绿色金融等为政策支撑。坚持节能优先方针,完善节能政策机制,统筹节能降耗和经济增长,持续淘汰落后产能,加快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和培育新动能,切实推进重点领域节能减排、节能降耗。

全面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对标对表中央有关文件精神和省、市党代会提出的目标要求,按季度调度重大试点和重大事项进展情况。落实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编制碳达峰实施方案,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开展综合能源改革创新试点市创建,新增光伏、风电并网装机290兆瓦,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达到134.5万千瓦。制定《池州市“十四五”长江经济带发展行动计划》,印发实施《池州市长江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排查整治专项行动方案》,争取水清岸绿产业优美丽长江(安徽)经济带省级专项引导资金1.79亿元。

重点推进工业领域节能降碳。对全市重点用能单位下达能耗双控目标,倒逼能耗大户加快节能技改。坚持非必要不新上涉煤项目,大力推进涉矿企业清洁能源替代,实施石灰加工行业“煤改气”,落实九华电厂二期项目煤炭替代源,保障支撑性煤电项目用煤。坚持控碳和重点行业绿色转型相结合,制定全市化石能源消费和主要工业行业生产过程碳流图,推动池州海螺公司对照标杆水平加快水泥熟料生产线技改;加快推进石灰加工产能压减和整合;大力实施钢铁制造过程煤气利用、余热回收等循环再造。

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对标国家级示范试点标准,重点推进池州高新区循环化改造,加快构建“金属原材料生产加工及资源循环产业链”“新能源电池材料产品及资源循环产业链”“高端装备产品及资源循环产业链”和“能源环境基础保障链”的“3+1”主辅产业链,实现园区能量流、物质流和价值流的畅通循环。目前,已谋划提出池州高新区循环化改造延链补链强链重大支撑项目20个,总投资规模达340亿元。

坚持人民至上 扎实开展疫情防控工作

立足职能,做好防疫物资保障。按照市疫情防控指挥部部署,加强防疫物资调配、轮换和应急粮油供应,坚持“月统计、月报告”制度。2022年11月下旬至12月初,面对主城区和部分乡镇疫情防控的复杂形势,积极主动抽调人员进驻防疫指挥部参与防疫物资保障工作。建立防疫物资应急调用机制,简化防疫物资发放流程。截至12月底,共计发放医用外科口罩10万只、N95口罩4.33万余只、防护服1.89万余套、消杀类物资 1.97 万余瓶,发放防疫物资 36 批次,价值约100 万元。积极启动粮油保供预案,对粮油应急加工企业生产进行“日调度”,实现储备大米800吨、菜籽油200吨以上库存,确保主城区应急粮油供应。

推动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助企纾困发展。一是加强水电气等服务保障。2022 年 4 月至 6 月,对市小微企业(含个体工商户)因受疫情影响,暂时经营困难、无法按时缴纳城市公共管网供水费用和城市管道天然气费用的,经企业申请,实行“欠费不停供、免收滞纳金”措施,可由企业申请办理延期缴费。二是落实农业电价政策,对全市 65 户家庭农场等企业在农村建设的保鲜仓储设施用电执行农业生产用电价格,每度电降低 0.0588 元,全年为企业节约成本50万余元。三是落实省发改委检验检测收费优惠政策,要求各县区督促指导辖区内国有检验检测技术机构严格执行收费优惠政策,确保落实到位。四是对全市“惠民菜篮子”门店暂缓实行峰谷分时电价,全年为大润发、永辉等多家大型超市减少电费支出约90万元。

开展涉企违规收费专项整治工作,优化营商环境。积极开展自查自纠,组织开展联合检查,推动降费减负各项政策落到实处。按照水电气领域减税降费政策目录,重点清理规范水电气用户建筑区划红线外接入工程收费等不合理收费。经综合排查,共发现问题个数4个,涉及金额66.9789万元,涉及企业数量7个,现已全部整改到位。

不懈的努力、辛勤的付出,赢得了上级领导的首肯及有关部门的赞许。2022年,池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获年度全省迎峰度夏工作表现突出单位表彰,获皖赣铁路安徽有限责任公司先进集体(优胜地方协调服务单位)表彰;池州市2022年度省重大新兴产业基地、重大新兴产业工程和重大新兴产业专项实施工作积极主动、成效明显获省政府激励;池州市2022年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民间投资保持稳定增长,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开工率及完成率较高,真抓实干成效明显,获省政府督查激励。(高贵兵 梁作盘)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