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日前,一场暴雨将安庆市怀宁县高河镇普济桥边的一块清代光绪二十八年(1902 年)石碑冲出。经文物专家鉴定,此块石碑具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
据介绍,石碑为青白石质,宽70厘米,残高69厘米,厚14厘米,因年代久远,字迹模糊不清,经过拓片处理,大致能够辨识,碑文上方为篆体“德政碑”三个大字,左边楷书“皇清光绪二十八年岁……”右边楷书“牙釐总局提调三……”等字样。因碑体残损,正文无法全面解读,但残存的碑文却是高河镇百年史的真实见证。
安徽博物馆学会会员江用虎介绍说,从碑文记载中可以了解到,怀宁县高河埠自古是长江流域的重要水路交通码头,碑文中明确记载了高河埠普济桥始建于明代,描述了高河埠普济桥为墩间跨丈7尺,相当于现代的 5.66 米,眠石其上,为石质大桥,是安庆通往桐城合肥陆路官道上重要的交通桥梁。辛丑年(1901 年 6 月),因洪水暴发而冲毁,加之庚子赔款捐,地方资金缺乏,当地只好用木材替代石条临时搭建。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一位姓李的官员来到这里,看到这种情况,动员当地群众有钱出钱,无钱出力,经过数月,将普济石桥修建完成,特立碑以表彰其德政。
文物专家称,此碑的发现有助于对高河古镇水系及陆路交通等进行研究,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
(钱续坤朱能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