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先测量体温,再扫描‘安康码’登记一下,谢谢。”近日,在恢复营运的蚌埠 107 路公交车上,党的十九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蚌埠市公共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107 路驾驶员杨苗苗又多了一个新身份:随车安全员。杨苗苗告诉记者:
“随着疫情好转,乘车的市民越来越多,我们有责任构建起市民健康出行的安全屏障,一刻也不能松懈。”
真诚服务
爱随前行路
1994 年,杨苗苗中专毕业,成为了一名公交车驾驶员。“之所以选择这个职业,可能是受到了家庭影响。”杨苗苗告诉记者,自己的父亲也是一名公交车驾驶员。打小起,她就觉得“能够开着一辆大公交在路上行驶是一件特别神气的事”!
怀揣着好奇与期待,杨苗苗走上了工作岗位。但是没过多久,新鲜劲就过去了,
“每天开着同样的车,走同样的线路,总是一成不变,不免让人感到乏味”。
不过,父亲的一席话点醒了她:
“你要善于在看似相同的驾驶过程中寻找不同,要发自内心地热爱这份工作,这
样的话,每天都会有新鲜感。”于是,杨苗苗尝试按照父亲说的去做。
她开始努力记下全市公交线路的走向、站点,熟悉蚌埠主要企事业单位、居民小区的地理位置。
“这样在遇到乘客问路时,我就能给他们提供准确无误的引导。”除此之外,无论是三九严寒,还是高温酷暑,她坚持每天提前半小时到岗,留出宽裕的时间来检查车辆安全、打扫车厢卫生。如此一来,她驾驶的车辆始终保持着窗明椅净、整洁无尘。有乘客甚至说道:
“这个车,比我家里还干净呢!”杨苗苗的细心和耐心让她受到乘客们的一致好评。“乘客满意,就是我工作的动力。”久而久之,她不仅真正爱上了公交车驾驶员这一职业,还摸索出了40字“安全操作技巧”、36字“节能三字经”以及“五心、六看服务法”等,并毫无保留地分享给同事们。
业余时间,杨苗苗总喜欢去单位的职工书屋借一些关于驾驶、维修、乘务、心理等方面的书籍。
“通常孩子在一旁写作业时,我就看看这些书。”杨苗苗告诉记者,除了把乘客安全地送至目的地外,她还希望给予大家尽可能舒适的乘车体验。比如,车辆进站时,如何踩刹车,乘客会站得更稳;车辆转弯时,打多少方向,乘客不会有倾斜的感觉;车辆行驶中,如何避免急刹车……26年来,杨苗苗没有出过一起交通事故,没有接到过一起乘客投诉。
助人为乐
情暖千万家
生活中,杨苗苗不忘作为一名党员先锋模范应当承担
的社会责任,始终热心于各项公益事业。
多年来,她默默关注贫困学童,已累计捐出助学款 2万余元。在她的带动下,蚌埠公交集团建立了“苗苗助学基金”,越来越多的人主动加入到爱心助学的队伍中来,总捐资额达 20 余万元。
“苗苗助学基金”还与固镇县连城小学、五河县武桥镇小学建立联系点,迄今已有 120 名贫困生得到了救助,累计捐助额达6万元。
2013 年,杨苗苗通过蚌埠市总工会结对帮扶了两名农村单亲妈妈。往后每年的春节前夕,她都要带上慰问金和慰问品前往两个家庭看望,并带着孩子们看电影、吃美食,为他们添置书包、文具和新衣。
今年 1 月 31 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蚌埠公交线路全面停运。为了保障医护人员的通勤需求,蚌埠公交集团开设了免费接送医护人员的公交专线,杨苗苗率先报名。她说:
“我是一名党员,哪里有需要,我就去哪里,这是职责所在。”
专线运营期间,杨苗苗把家中年迈的老人、孩子都交给了丈夫照顾,她负责接送定点医院的 30 多名医护人员上下班。每趟出车,杨苗苗都会细心地记下每名医护人员的住址,尽可能地把他们送到家门口。
“他们少走一步路,就能多休息一会儿。”这是杨苗苗为医护人员加油鼓劲的特别方式。“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杨苗苗告诉记者,通过参与此次专线运营,自己有幸和医护人员有了一次深入接触。
“看着医护人员们的笑脸,倾听他们分享的帮助患者的故事,我既收获到了不一样的感动,又被他们的敬业奉献、坚强乐观所深深感染。”
(本报记者 夏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