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江淮大地绿意正浓,到处生机勃勃。5 月 30日,在合肥市肥西县铭传乡聚星社区的养蚕园大棚内,农户刘光祥操作着自动化设备为蚕喂食桑叶、对环境消毒杀菌。“过不了多久,这批蚕就要吐丝结茧了,今年又是个丰收年!”刘光祥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铭传乡多是丘陵山地地形,地势起伏较大,小麦、水稻等传统农业种植难度大、收益也不高。为此,当地政府因地制宜,依托40多年传统桑蚕养殖,于2020年起投入百万元扶贫资金,重点打造集旅游、规范化养殖等为一体的多元化产业园项目,改变了规模小、风险大的传统蚕桑产业,带动产业提升、农民增收致富。
“以前养蚕赚的是辛苦钱,喂蚕、消毒、上蔟都需要人工,每天从早到晚人员来来往往、弯腰低头,不仅效率低、养殖规模不大,蚕丝的品质也不高。通过这几年的乡村电气化改造,我们的养蚕产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刘光祥介绍道。
走进今天的铭传乡,超过 6 万亩桑园绵延成片,村民们穿梭其中忙着采摘和搬运桑叶。任意走入其中一个大棚,一只只白胖的蚕宝宝在桑叶间趴着进食。据了解,每个大棚约 400 平方米,养殖近 30 万只蚕。每年 4 月底至 6月初是春蚕季节,虽然室外潮湿闷热,但大棚内的控制系统精准控制温度在 20 度至 30 度间,创造最适宜蚕的生活环境,直接提升蚕丝品质和产量。
大棚内还有不少自动化设备,大幅提升了养蚕效率。只见刘光祥轻轻按动开关,悬空航车沿着轨道缓缓运作起来,他站在上面将刚刚采摘的桑叶均匀地撒开,不到10分钟就完成了整个大棚的喂食过程,是传统喂食速度五倍以上。
“上蔟采茧是养蚕过程的关键环节,对蚕茧产量和质量有很大影响。过去上蔟大多采用人工,效率低下。现在我们使用的是自动化上蔟设备和采茧机,再也不用通宵达旦值守,基本实现高效率的全自动化养蚕,可靠电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刘光祥说。
2020年初,铭传乡全面启动养蚕产业园项目,开始建设全电气化大棚。国网肥西县供电公司提前介入项目,为园区“量身定制”供电方案,同步安装了三台容量为400千伏安的变压器和1.1千米电缆线路。铭传供电所员工在最短时间内完成了首批 12 个大棚接电工作,充分保证产业升级用电需求。
据统计,“十三五”期间,国网合肥供电公司累计投入资金 26.6 亿元,完成全市 35 千伏以下农配网升级改造1996项。合肥地区农配网电可靠率上升至99.982%,稳居全省首位,中心村等区域更是“超前一步”实现城乡供电无差异。
每年春、秋两季养蚕时节,铭传供电所员工都会提前对全乡电力设施进行“地毯式”特巡,为有需要农户上门义务提供电力设备安全检查,同步消除隐患故障。“小到灯不亮,大到没电了,只要一个电话,供电员工就上门来解决,我们养蚕特别放心!”刘光祥说。
充足电力护航下,小小的养蚕业大有可为。据统计,目前肥西县桑园面积超过6万亩,位居安徽省第二位。当地进一步聚力提升蚕桑品牌,打造“蚕桑文化旅游节”,生产蚕桑被等几十种丝绸制品,远销海内外。2021年,当地蚕农收入超1.1亿元,他们的钱袋子“鼓”起来,未来的生活将更加富足。
(李岩 许沁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