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凤台县森林苗圃始建于 1956 年 9 月,现有职工 52人,经营面积887亩,主要从事苗木花卉的生产、营销,林木良种的推广应用,园林景观工程设计、施工及养护管理等业务。现主要培育推广国家级林木良种中山杉,拥有 8000 亩的“全国一流、安徽最大”的中山杉良种基地。苗圃年产胸径 2-15cm 的中山杉 150 万株,容器苗侧柏、红叶石楠、天鹅绒紫薇、英国红果冬青、北海道黄杨、金叶女贞、金森女贞等60万株。
近年来,凤台县森林苗圃在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的领导下,牢固树立和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优生态、保资源、增效益为目标,凝心聚力,不断加强苗圃内涵建设,做大做优苗木产业,先后荣获全国质量信得过苗圃、省级苗木花卉科技专家大院、安徽省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省级特色林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园、省级实验与实践教学基地、安徽省林木种苗协会副会长单位、安徽省林木种苗明星企业,“国家林业草原落羽杉属林木种质创新与繁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建单位。2019年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授予“全国生态建设突出贡献先进集体”,2022 年被省林业局、省人社厅授予“全省林业系统先进集体”,2023 年被省劳动竞赛委员会、省总工会授予“安徽省劳动竞赛先进集体”称号。
生态为先 打造特色品牌
为打造自身特色品牌,凤台县森林苗圃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合作,引进国家林木良种中山杉10多个品系,2017年4月,获得中山杉在安徽省的唯一合法繁育授权。
据苗圃主任桂其兵介绍,中山杉产业发展的瓶颈是中山杉小苗繁育成活率低,为解决中山杉小苗繁育难题,苗圃邀请技术专家到圃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在全圃范围内积极开展劳动技能竞赛活动,通过能手传帮带、现场示范等多种方式不断提高全圃职工的劳动技能水平。目前,苗圃中山杉育苗成活率由过去的不足50%提高到85%以上,位居全国领先水平。
结合林长制改革,苗圃以中山杉产业发展为契机,利用中山杉良种壮苗,建设地绿景美的重点生态功能区。先后实施了3400亩的济祁高速中山杉森林长廊,2000亩的凤台县省级耐湿树种种质资源库,3000亩的济祁高速回填取土坑中山杉育苗基地。根据林长制改革和凤台县创建省级森林城市工作需要,2022年春,承担了凤台县高标准农田林网建设任务,在全县 15 个乡镇,建设高标准农田林网197公里,新栽中山杉36万株,农田林网庇护面积18 万亩;在凤台县新集镇采煤沉陷区、顾桥镇采煤沉陷区、河东采石场实施生态修复、造林绿化,栽植中山杉900余亩。同时,实施了重庆三峡库区消落带生态修复中山杉示范林建设、安徽省巢湖中山杉水体修复项目。
近年来,苗圃每年完成省市下达本地区造林任务的60%以上。目前,苗圃管理的中山杉育苗总面积达8000余亩,真正成为“全国一流,安徽最大”的中山杉育苗基地,形成了平原地区林业特色品牌。中山杉产业的发展,使凤台县增加林地面积1万余亩,森林覆盖率增加近一个百分点。
主动作为 助力乡村振兴
苗圃与安徽州来(控股)集团、凤台县天香林木种植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合作,采取“公司+农户”的模式,吸纳811户农户合作入股,利用资金、技术、设备优势,建设中山杉产业基地2200亩,农户通过参加基地日常管护及收益分配,增加了收入,促进了乡村振兴。
凤台县森林苗圃中山杉良种培育已经实现了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中山杉成品苗木远销重庆、河南、山东、江苏、江西及本省合肥、黄山、亳州、阜阳、宿州、安庆、池州等地区,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国内多个省市沿海、沿江、沿淮及低洼地、湿地造林提供了良种壮苗,为淮河(安徽)生态经济带及美丽安徽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题图:苗圃施工的绿色长廊(宋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