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3-06-29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清香爽口梅干菜

    摘要:写下梅干菜三个字时,我的鼻间仿佛充盈着它的清香,嘴里似乎也能感到它韧而不糜、软而不烂的嚼劲,特别是五花肉烧梅干菜,配上米饭,就一个字“爽”。脑海中也浮现出那些做梅干菜的日子。梅干菜是家乡的味道,家乡的

  • 家在山水间

    摘要:

  • 小区有个“读书角”

    摘要:夏日炎炎何处去,林荫底下觅书香。自从去年底入住新小区以后,通过散步、购物和接送孙子,我结识了不少新伙伴。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小区里居然有不少像我这样爱读书、看报、写作的人。现在每天早饭后,我们便聚拢在小

  • 榴花似火照虹庐

    摘要:谁能想到,第二次来访才能跨入黄宾虹故居的大门。提起中国近现代美术史,怎能不提到黄宾虹,来歙县,又怎能不去虹庐。一个周日的午后,当我大汗淋漓地跟着导航转进小巷,一把铮亮的锁守住了门。看了墙上的说明才知道

  • 村居觅夏凉

    摘要:寻常夏日,常常沉湎于《小窗幽记》里的文字:“盛暑持蒲,榻铺竹下,卧读《骚》《经》,树影筛风,浓阴蔽日,丛竹蝉声,远远相续,蘧然入梦。”读之,一种恬静安谧流淌心头。溽暑夏日,燠热难耐,宜居故园老屋,清凉

  • 绿色的梦

    摘要:正值仲夏,我与几位朋友来到位于宁国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恩龙世界木屋村,感受那片绿色的宁静。汽车行驶在蜿蜒的山路上,如同进入了绿色的海洋,窗外的树林、苗圃、山庄一片绿意,仿佛连空气都是绿色的,幽静而

放大 缩小 默认

榴花似火照虹庐

   期次:第8110期   作者:□徐玉向

谁能想到,第二 次 来 访 才 能 跨入 黄 宾 虹 故 居 的大门。

提 起 中 国 近现代美术史,怎能不提到黄宾虹,来歙县,又怎能不去虹庐。一个周日的午后,当我大汗淋漓地跟着导航转进小巷,一把铮亮的锁守住了门。看了墙 上 的 说 明 才 知道,这里休息日是不 接 待 来 访 者的 。 首 次 拜 访 吃了闭门羹,在周边胡 乱 拍 了 几 张 照片 就 回 去 了 。 人走了,心思却被撂在那儿了。

隔了两日,忍不住趁着一个飘着细雨的上午,寻着记 忆 再 次 步 行 过来。看见潭渡小学洁白的院墙,我心里又开始犯嘀咕,但愿这次不要扑空。及至进入巷子,门口仍无车辆及行人,心中不由地慌了起来。难道连工作日也不开放?上前一看,“铁将军”不见了,门是虚掩着的,一条巴掌宽的缝隙给了我莫大的惊喜,仿佛是艺术殿堂内无意间洒出的一束光。

急急推开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不大的庭院。细密的鹅卵石铺成前庭的地面,左边靠墙的地方有小花坛,精巧的石摆件旁边是一棵桂花树。一棵开满花的石榴树,占了院子一大角。一丛丛榴花,似火一般在翠绿的初夏燃烧着。

石榴树下,大门的正对面,有一座月亮门,有些似徐渭故居那座题着“天汉分源”门的风采。透过月亮门,可以看见隐着一道红色的门窗。它的右侧,是黄宾虹写生的雕塑。只见他穿着长衫,戴着眼镜和帽子,左手紧紧捧着画板,右手拿着笔,双目凝视着前方,似将远方的奇峰尽数搜来做画稿。一枝开得正欢的榴花悬在雕塑的左上方,左后方墙壁上,篆书雕着“石芝”两字。

院子右边,饱含沧桑的匾额上题着硕大的“虹庐”。门内入眼处即有一座充满灵气造型生动的假山石块,其上分明刻着“石芝”,这也是黄宾虹作品中常出现的“石芝阁”“石芝室”的原物了。

前庭中堂上方悬着“滨虹草堂”,正中是黄宾虹的全身画像,题联“淡淡浓浓画一生,池水尽墨兴正酣”。寥寥 14 个字,不正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吗?左右墙壁,各挂着三幅他的书法作品。

怀德堂内,陈列着黄宾虹当年使用过的若干器物,“人民画师”题匾端居正堂中间。墙壁两侧,图文绘就他的生平,从他 13 岁随父返歙县应童子试,在故土家园生活近 30 年,至 1955年 3 月 25 日,归根于西子湖畔。另有山水篇之新安本色、澄怀观化、面壁求破、穿茧蝶飞,花鸟篇之水流花放,印章篇之冰上鸿飞,书法篇之舒和之致,较为全面地概况了黄宾虹的艺术成就。

怀德堂匆匆看完,兴犹未尽。工作人员提醒我说隔壁还有画室,或可一观。我大喜,跨过窄窄的廊道,果然见到“黄宾虹故居画室”。

门没上锁,推门而入,里面光线极暗。中陈一案,笔墨齐备,唯不见老先生耳。左右两小阁间,墙上多是他的手迹,或信札,或画稿,或画作。其中有 1946 年傅雷致黄宾虹书两帧,虽为影印件,但也极为珍贵。

隔窗瞄见绿影晃动,迈入才知,原在画室后又有一个小小庭院自成天地,桂花树凤尾葵等皆郁郁葱葱。

转身出了画室,透过月亮门,可以望见故居入口及庭院的一切。举目间,一束火红的榴花,让原本光线有些昏暗的故居突然光亮起来,就连刚进门时的细雨也没了踪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