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3-07-13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铜陵市上半年新增经营主体超1万户

    摘要:本报讯2023年上半年,铜陵市新登记经营主体10031户,同比增长37.22%,实有经营主体达14.44万户,同比增长13.97%;新增注册资本1000万元以上企业433户,同比增长31.2%;新增股

  • 蚌埠市首家农村家宴中心揭牌

    摘要:本报讯7月3日下午,蚌埠市首家农村家宴中心在怀远县古城镇揭牌。农村家宴中心是蚌埠市因地制宜倡导的新型农村集体聚餐经营模式,通过利用村民自建房、闲置校舍、村集体房屋等建设农村家宴中心,方便附近村民在能够

  • 入伏第一天千人喝羊汤

    摘要:7月11日晚,在宿州市萧县水墨圣泉古镇凤彩门广场,人们在品尝羊汤。当日是入伏第一天,萧县“千人喝羊汤”群众品尝活动在当地水墨圣泉古镇凤彩门广场举行。俗话说,伏羊一碗汤,不用开药方。萧县素有入伏吃羊肉、

  • 安庆市知识产权维权援助网络向重点领域延伸

    摘要:本报讯日前,中国(安徽)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安庆分中心迎江区跨境电商园、环新集团、北化大安庆研究院等三家工作站相继批准成立,这是安庆市自2022年实现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机构市县两级全覆盖以来,全市首批在

  • 淮南市守护历史文脉打造“楚风汉韵·山水之城”

    摘要:本报讯近年来,淮南市不断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在保护中传承、在传承中发展,守护历史遗产,赓续千年文脉,谱写“楚风汉韵·山水淮南”文化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深化文化研究阐释。深挖掘淮河文化的历

  • 安徽工会第五届“阳光少年”夏令营开营

    摘要:本报讯7月11日上午,由省总工会主办的安徽工会第五届“阳光少年”夏令营在合肥青松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启动。来自全省16个地市的40名农民工子女、困难职工子女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子女将在此次活动期间进行为期五

  • 我省文化产业平稳发展新业态带动作用增强

    摘要:本报讯近年来,全省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推动促进文化产业各项政策显效发力,文化产业平稳发展,市场主体规模持续扩大,新业态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文化产业企业数量创近年新高。近年来,我省文化产业发

  • 我国将为长江流域水生态“打分”

    摘要:人民日报北京7月11日电近日,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农业农村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长江流域水生态考核指标评分细则(试行)》,开展长江流域水生态考核试点工作。长江流域水生态考核范围为青海、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淮南市守护历史文脉打造“楚风汉韵·山水之城”

   期次:第8120期   

本报讯 近年来,淮南市不断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在保护中传承、在传承中发展,守护历史遗产,赓续千年文脉,谱写“楚风汉韵·山水淮南”文化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深化文化研究阐释。深挖掘淮河文化的历史价值、时代意义和精神内涵,与北大、清华、韩国木浦大学等 70 多所国内外高校和研究机构开展合作研究,整理提炼淮南淮河文化元素。编辑《淮南淮河文化概论》《淮南淮河文化研究》等系列丛书,实施了《淮河(淮南)文化十五讲》等重点研究阐释工程,让以“淮南子文化”为鲜明特征的淮南淮河文化焕发时代光彩。

推动文艺创新创作。坚持以淮南淮河文化为根脉,以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为目标,以历史性、地方性、时代性、传承性为抓手,推动全市文艺工作者深入实践、深入生活、深入群众,推出更多彰显时代特征、中国特色、淮南特质的文艺精品。充分挖掘《淮南子》传统文化精髓,联合中国传媒大学、北京电视台历时六年创作 52 集国产动漫精品《淮南子传奇》,通过讲述春秋战国、先秦、西汉及神话传说中 52 个中国人的传奇故事,让少年儿童潜移默化中融入原著、传承文化。结合“豆腐之乡”文化名片,创作《豆娃说法》系列法治动漫 40 余部,打响“豆娃说法”法治文化品牌。深入实施新时代现实题材创作工程,编排了花鼓灯舞蹈《桂花母亲》、音乐《春到农家》、美术《美丽古城新时代》等现实题材作品。

强化文化遗产保护。坚持规划引领,修编完成《寿县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以寿县古城及其周边为重点,推进县域文物古迹,古镇、古村落及风景名胜区保护。制定《侵华日军淮南罪证遗址保护规划》,保护修缮侵华日军淮南罪证遗址半山村建筑群、警备队遗址等 4 处文物。编制九龙岗民国小镇特色规划,保护修缮了淮南矿业所办公楼、“天地玄黄宇宙”建筑群和德国克虏伯井架等现存民国建筑群和工业遗存,延续淮南建矿、建市源头记忆。

推动非遗活态传承。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花鼓灯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收集了花鼓灯艺术国家级传承人音视频资料20 余小时,记录安徽花鼓灯素材音频资料 40 余小时,整理并出版了文字资料《凤台民俗》,推动花鼓灯艺术原汁原味传下去。以职业教育推动非遗传承,依托淮南职业技术学院,设立花鼓灯保护与传承技能大师工作室,开设《花鼓灯文化鉴赏》课程,发挥好大师“传帮带”作用,累计向全国各类文艺表演单位输送花鼓灯艺术专业人才 2000 余名。(怀纹缕)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