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矿业集团铁运处有一个女子乘务组,这个特殊的“女团”有队员6人,共性在于她们均来自陕西省,都把青春献给了共同的铁运事业,共同见证了矿区铁路的发展历程。特殊性在于她们的年龄,从“青葱”到“不惑”。这样一个团队,驰骋线路 15 年,安全行车 70 余万公里;荣誉等身,有着淮北市“三八红旗集体”、淮北矿业集团“巾帼标杆班组”等荣誉称号。
率先“请战”,她成为了第一代女火车司机
2008 年,刚刚21岁的宋媛媛从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毕业,怀揣梦想,跨越千里之遥,应聘到淮北矿业集团铁运处。当时正值铁运处筹建女子乘务组,宋媛媛率先写了一封请战书,要求到运输生产的第一线,到最艰苦的地方,与男同志一样奉献青春。
“我想成为一名女火车司机”。经过深思熟虑,宋媛媛向领导表明了态度。
“女火车司机可不是想像的那么风光,要具有扎实的理论技术、机车故障应急处理能力,责任重、压力大,还要上夜班,你真的想好了吗?”
“我愿意!我要试试!”宋媛媛目光坚定。就这样,女子机车乘务组正式成立了。和宋媛媛一样坚定的,还有其余5名毕业生。她们成为了第一代女火车司机。
换上了崭新的蓝色工作服,火车司机的全新工作开始了。宋媛媛始终认为,女性从事火车司机岗位会面临一些额外的困难和挑战,但也有优势,会耐心细致。每次上车前,她都要提前半个小时来到交接现场,认真查看机车交接班日志、了解机车运用、检修情况,围着机车仔细检查启机后机车各部位运行状态。即使是夏季,在进行摘接风管等线路作业时,宋媛媛始终是一身蓝色工作服,皮肤不能裸露在外,防止高温烫伤。因为宋媛媛知道,确保安全运输是责任,一点不能马虎。
主动担当,她说“谁让咱是机车乘务员”
仲夏夜,酷热难耐。吴苗苗穿过狭小的电器柜,进入驾驶室,一股凉风扑面而来,与外面的酷暑形成强烈反差。透过车窗向外望,夜色如墨,不远处的信号灯闪着点点灯光,钢铁巨龙在调机的牵引下,有序地进行空车对位,重车编组。
“3道挂27,7道丢27”。在驾驶室,机车轰鸣,吴苗苗左臂自然下垂,右臂抬起与身体成直角前指,口中大声地与司机复述着作业计划,笔直的背影与上行的铁路线中心平行。
女子机车乘务组,采用小班工作制,上2个白班,再上2个夜班,每天至少在岗12小时。从2008年80余钩活到今年的106钩活,工作量每年都在增加。
“最怕上夜班,实在犯困,我就掐自己大腿;冬天的时候,把暖气关上,窗户打开,让冷风吹进来。”
15年,机车动力性能、工作环境不可同日而语。车载调车监控系统、机车视频监控、远程集控道口的改造,极大提升了线路安全运行系数;驾驶室内宽敞明亮,空调冬暖夏凉,防晒窗帘、清凉坐垫等办公设备一应俱全,机车乘务员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吴苗苗说她们既是女火车司机,也是母亲。她们的日常就是两种角色的不断碰撞。“最遗憾的是错过了孩子成长陪伴期。早上不到 6 点就要从家走,孩子听到出门声就会醒来,一睁眼就开哭,只有狠心关门出去。晚上,上夜班没法回家,孩子经常抱着妈妈的睡衣,哭着哭着就睡着了。谁叫咱是机车乘务员,只能舍小家保大家,该担当的就要主动担当!”说起家庭,吴苗苗内心满是愧疚却义无反顾。
00后上岗,师徒“传帮带”在铁运中传承
今年春天,调机上又多了三名 00 后的女子乘务员——祝运、张晗、张申雨。他们巾帼不让须眉,接过前辈的荣耀,在女子乘务组这道矿区铁路亮丽的风景线上续写芳华。为了提升业务技能,她们日常跟着师傅穿梭在内燃机车的各个部位,学习着机车构造和主要性能,了解着机车驾驶运行中的常见故障。专业技术在传承,团结、爱路、创新、奉献的优良传统在传承。
鲜衣怒马少年时,不负韶华行且知。从宋媛媛,到吴苗苗,再到张晗、祝运……一批批年轻的姑娘,在最美好的年龄,选择把奋斗的青春献给铁路,用无悔和忠诚书写芳华。她们将矫健的身影深深融入铁路轨迹,将工作职责与企业发展紧紧连在一起。
日月轮回,斗转星移,这条铁路从未停歇过,它承载着矿区铁路职工的艰辛与进取,也昭示着矿区铁路的未来与希冀。栉风沐雨,一路向前!(本报见习记者 胡潇 通讯员 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