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3-07-20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陈金山:跳回“农门”再谱青春之歌

    摘要:两家公司的负责人、出版过书籍的作家、一个偏远乡村的村支书……这些身份叠加,让“85后”的陈金山成了一位名副其实的新时代“斜杠青年”。这位2022年被评为安徽省劳动模范的青年,来自蚌埠市怀远县双桥集镇姚

  • 省总工会组织开展用人单位托育机构现场观摩活动

    摘要:本报讯7月18日上午,省总工会组织开展了用人单位托育机构现场观摩活动,来自全省各地的市总工会分管领导、女职工部负责人,省直、省产业工会女职工工作负责人参加本次活动,现场观摩了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中安

  • 歙县:水天一色晚纳凉

    摘要:7月17日,歙县徽城镇渔梁社区练江河畔,雨后的晚霞映红了练江河水,当地百姓在江边亭子中乘凉,水天一色的乡村美景让人沉醉。吴建平/摄影报道

  • 上半年全省新设各类经营主体超七十万户

    摘要:本报讯7月18日,记者从省市场监管局获悉,今年上半年,我省聚焦激发微观主体活力,进一步优化政策供给,加快推进一系列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政策落地增效,全省新设各类经营主体708680户,同比增长26.

  • 全省重点工程职工(农民工)盾构操作工职业技能竞赛举行

    摘要:本报讯7月18日,安徽省重点工程职工(农民工)盾构操作工职业技能竞赛在中铁四局安徽智能制造有限公司拉开帷幕。省总工会党组成员、副主席陈金红宣布竞赛开幕并讲话,中铁四局集团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邵刚等出席

  • 上半年我省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3775.5亿元

    摘要:本报讯7月19日,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获悉,合肥海关全力保障外贸产业链供应链循环畅通,持续推进自贸试验区海关监管制度创新,积极培育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贸易等新业态,助力全省进出口稳中提质、

  • 百日千万招聘行动持续推出专场招聘

    摘要:人民日报北京7月18日电(记者邱超奕)记者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获悉:7月17日至23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百日千万招聘专项行动推出生物医药、信息技术、快递、海外留学生4个线上招聘专场,共有1.9万余家

放大 缩小 默认

陈金山:跳回“农门”再谱青春之歌

   期次:第8125期   

两家公司的负责人、出版过书籍的作家、一个偏远乡村的村支书……这些身份叠加,让“85 后”的陈金山成了一位名副其实的新时代“斜杠青年”。这位2022年被评为安徽省劳动模范的青年,来自蚌埠市怀远县双桥集镇姚庄村,面对诸多身份,他诚恳地说:“我是一名共产党员,要稳住人生发展的主线,应该为社会、为家乡做些事。所以在这些身份里,我最看重的是扎根乡土、服务群众的普通青年。”广阔乡村大有可为,这位年轻人“走”出去,又“跳”回来,在振兴乡村的赛道上走出了不一样的人生路。

返乡筑梦,在沃野里绽放青春

从怀远县人民政府出发,往西北方向行驶,历经一个小时的车程来到姚庄村,这个北淝河岸边的乡村,较为偏远,即使是去所在的镇上,也需要半个小时的车程,陈金山就在这个村担任村支书。从 1988 年到 2006 年,这里是生他养他的地方。此后他通过读书走出乡村,在上海打拼一路做到一个集团公司的高管,有着40万的年薪。2018年,他放弃了这些,再次回到这个生他养他的地方,在村里的换届选举中,成功当选姚庄村党支部书记,一心一意想带领乡亲脱贫致富。

作为一个“农二代”,通过读书走出农门是相当多农村子弟的梦想。“我当时已经成家,事业也在上升期。当时要回来,很多人都不理解,包括我自己也在想,当时的我是不是有些冲动,但是回顾这些年我们村的变化,我觉得我不后悔。”陈金山坦言,“我自认为是一个有着人文情怀尤其是乡土情怀的人,之前每次返乡看到村里发展很落后,心里很不是滋味。”

当时姚庄村建档在册的贫困户有62户,脱贫攻坚压力很大。村容村貌严重脏乱差,“村里只有一条水泥路,一到下雨天,家门口的土路就寸步难行。”一位村两委成员回忆道,“我们村的道路建设全镇最差,群众上访频繁,再加上两委班子年龄偏大,组织涣散,可以说发展的问题迫在眉睫。”此情此景,陈金山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组建了一支新班子。为了让多的年轻人跳回农门为家乡发展贡献力量,他挨个地动员那些党性强的年轻人。“现在我们的村两委均是大中专以上学历,平均年龄32岁,真正实现了高学历、年轻化、职业化。”陈金山自豪地说,乡村要振兴,人才要先行。

勇于探索,带领乡亲敲开“致富门”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姚庄村祖祖辈辈搞种植为生,如何让村民找到脱贫致富的敲门砖?这个问题困扰着陈金山。2018 年陈金山带领“两委”成员动员 40 多户贫困户种植了150亩中草药,2019年建立了50亩地的“姚庄村金银花示范园”,还带领姚庄村两委自掏腰包建立了100亩地的花椒种植基地,并尝试在百亩花椒地里套种丹参,为中草药及经济农作物推广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

经过不断地探索,这块敲门砖找到了。在双桥集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2020 年陈金山依托姚庄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成立了“安徽满地金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安徽淝禾食品有限责任公司”两家公司,分别负责全镇金银花和甜糯玉米的种植管理、收购加工、销售运营等。在陈金山的努力下,公司还注册了“妙食家”这一品牌,大大提升了农副产品的附加值,打通了甜糯玉米和金银花全产业链发展,完成了农产品从田间到舌尖的一条龙产业建设。同时建立了“政府+院校+公司+合作社+农户”合作的乡村产业发展模式。

如今的姚庄村,集体经济发展如火如荼。在双桥集镇产业园,姚庄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拥有1600平方米的甜糯玉米加工厂、3000 平方米的金银花烘干厂,带动了近 3000 名村民临时性就业。

文化建设,为乡村振兴“铸魂”

在返乡之前,陈金山曾经是一名作家,他以芸浦潇为笔名,出版了《只想给你一心安宁》、《思想的彼岸》等书籍,另著有 40 万字的《中国文学课》,他对传统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由于这独特的爱好,陈金山致力于加强乡村文化建设,从2019年开始,为了提高村民素质和有效发展乡村文化,他提出并推行了“国学文化进校园,家风文化进农户,孝善文化进乡村”活动,鼓励乡土艺术家参与到乡村的文化振兴中来,激发了当地的文化艺术活力。

值得一提的是,在文化振兴的过程中,陈金山抓住姚庄村利用建设省级美丽乡村的契机,打造了当地具有知名度的传统文化研学基地——北淝书院。围绕“精品图书馆”“经典传统文化展示”“经典传统文化课堂”“经典传统文化活动”“汇聚乡贤发展文化”等五个板块的内容,陈金山侃侃而谈:“目前我们书院已有藏书2万多册,下一步,我们还会重点打造家风家训文化,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全方位提高群众的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

陈金山的努力和付出,得到了乡亲们和各级政府的认可。从安徽省首批“乡村文化带头人”到“皖美村支书”,再到“安徽省劳动模范”、“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他收获了诸多荣誉。陈金山郑重地说:“身为一名共产党员,这些荣誉是一份份沉甸甸的责任,更是对我的鞭策。”“当然这些荣誉也给我带来了最大的好处,就是当初不支持我回来的老婆,如今也对我另眼相看啦!”陈金山风趣地笑了。(本报见习记者 胡潇)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