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3-07-25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暑期公益艺术培训

    摘要:7月21日,在含山县陶厂镇尚画美术馆,文化志愿者正在指导孩子。含山县陶厂镇尚画美术馆暑期公益培训班7月10日正式开班,开设少儿书法班、古琴班、国画班等三个艺术班,由文化志愿者免费为孩子们上课,满足少儿

  • 根雕《掷铁饼者》入选“中国体育艺术展”

    摘要:本报讯近日,由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中国体育博物馆、杭州市体育局主办的“盛世庆亚运体育建新功——中国体育艺术展”专家评审会在北京召开。我省望江县著名民间根雕艺术家施洪源的根雕艺术作品《掷铁饼者

  • 潘军画展在亚明艺术馆启幕

    摘要:本报讯7月21日,由安徽美术出版社、安徽文学艺术院联合主办的“泊心堂墨意——中国当代作家潘军画展”在位于合肥市包河之滨的亚明艺术馆开幕。安徽省文联主席、著名诗人陈先发出席并致辞,他称赞“潘军的文化形象

  • 蚌埠:千里江山图”成最美街景

    摘要:本报讯“好美的街景!”“画得真好,一看就是专业水平!”炎炎夏日,在蚌埠市区体育路西段200多米长墙面上彩绘的一幅幅山水画卷吸引了过往市民、游客的目光,有的驻足观赏、评头品足,有的拍照打卡、连声点赞。据

  • 金寨红杜鹃乡村少年合唱团亮相中国合唱大会

    摘要:本报讯“我们站在舞台中央,肩上扛着使命荣光……”银铃般嘹亮的的歌声回荡在北京金帆音乐厅,来自大别山革命老区的孩子们,用纯净质朴的声音,打动了全场观众。7月21日,首届中国合唱大会暨2023全国青少年合

  • 《赤伶》:位卑未敢忘忧国

    摘要:在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86周年之际,一曲《赤伶》以特有的腔调,把我带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一个眉黛青颦、华容婀娜的娇艳女子,缓步移莲登上了舞台,引出了一个可歌可泣的故事。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爆发

  •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长安”

    摘要:近日上映的新片《长安三万里》,以60年的时间跨度书写了一部大唐史诗,高适、李白、杜甫、王维、贺知章等唐代贤才逐一亮相,给观众带来一波又一波的惊喜。《长安三万里》打破以往传统纪录片的方式,把唐代诗人通过

  • 阜阳市工人文化宫精心打造“职工学堂”

    摘要:7月22日,安徽省工艺美术大师、省工艺美术学会剪纸专委会副主任、宿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剪纸专委会主任周康乐应邀来到阜阳市工人文化宫,开展剪纸艺术讲座及交流展示活动,为阜阳剪纸艺术家及剪纸爱好者带来了一场

放大 缩小 默认

《赤伶》:位卑未敢忘忧国

   期次:第8128期   
35.jpg

在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86周年之际,一曲《赤伶》以特有的腔调,把我带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一个眉黛青颦、华容婀娜的娇艳女子,缓步移莲登上了舞台,引出了一个可歌可泣的故事。

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爆发。国土沦陷,战火蔓延到江西省的安远县。日本人围住了县城,威逼戏院为他们演出,并点名让男旦名角裴晏之出演《桃花扇》,若不从,火烧戏院和县城。裴晏之只得应答。只见他水袖柔婉,字正腔圆,把那个敢爱敢恨、不惜血染桃花的李香君演绎得活灵活现。突然,鼓声急促,唱腔悲愤,只听裴晏之大吼一声“点火”,整个戏院霎时成了火的海洋。“台下人走过,不见旧颜色。台上人唱着,心碎离别歌。”“位卑未敢忘忧国,哪怕无人知我。”鬼子被烧死了,伶人也……

赤,红也;伶,唱戏之人。位卑未敢忘忧国,以伶人炽热的爱国之情,铸成了一首荡气回肠的赞歌。

2018 年,《赤伶》问世。它是一首以古典为题材的网络古风歌曲。曲作者融合了古典乐曲与现代音乐的元素,尤其是大提琴如泣如诉的旋律,令人哀怨唏嘘。歌词的文字生动形象,充满诗意。词中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比比皆是。“一抹赤红,如血残阳”“繁华尽落,寂寞如初”“红颜如瓷,碎了一地”等等,华美婉约,足见词作者的语言功底。

最重要的是,《赤伶》不同于其它歌曲且吸引人的地方,是它充满了戏腔的韵味——那就是国粹。

古风歌手HITA首唱了这首歌,但一直不温不火、反响平平。

谁也没想到,2021 年 2 月 17 日,歌唱家谭晶在参加江苏 TV 第三期《蒙面唱将猜猜猜》中,蒙面演唱了这首歌,着实惊着了韩红等评委。谭晶那游刃有余的高音和较专业的戏曲念白,以自己特有的嗓音表现出了博大的情怀,把私情小怨的剧情升华至伶人忧国的大格局。从此《赤伶》广为传唱,不愧是国家级唱将。(李淮秋)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