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暑期的到来,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也进入繁忙期,各项活动纷纷展开,如让孩子们加深对防溺水安全知识的认识、为孩子们提供丰富的课外活动等。合肥市肥东县民政局联合未保成员单位,动员指导未保机构发挥各自优势开展活动,多举措保障未成年人安全度夏。
防溺水宣传片,生动又好记
“游泳戏水好清凉,安全时刻记心上。儿童独自在水旁,意外落水很难防。江河湖海与池塘,风险多多是吃人狂……”朗朗上口的童谣配上动感的音乐,让电视机前观看的孩子们忍不住跟着一起读了起来。这是日前发生在肥东县桥头集镇复兴社区活动中心的一幕,据社区儿童主任袁会杰介绍,为了给社区的未成年人宣讲暑期防溺水的相关知识,镇民政所、社工站、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等部门联合行动,精心剪辑了儿童防溺水公益宣传片,并不定期放给孩子们看,给孩子们上了一堂堂生动的防溺水警示课。
早在6月初,肥东县民政局就开始部署儿童防溺水安全知识宣传工作,全县 20 个乡镇(园区)、249 个社区纷纷召开防溺水安全教育部署会、动员会和推进会,进一步提高未成年人对防溺水安全重要性的认识,切实保护好未成年人的生命安全。
在石塘镇塘西社区,数十名身穿蓝色背心的网格员参加了社区组织的防溺水工作部署会,社区负责人和儿童主任分别从网格坚守、网格巡查、网格配置、网格巡检以及上门宣传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部署,要求网格员排摸清楚各自区域内的池塘、水坝、沟渠等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设置和更新防溺水警示标牌,做好防护设备的配置,全面开展一次上门入户防溺水宣讲,与监护人做好信息对接,形成人人守护安全的齐抓共管氛围。
肥东县未成年人保护中心也在第一时间向全体儿童督导员、儿童主任公布了各自的工作职责,要求全面加强对困境儿童、留守儿童、孤儿的定期走访和核查,做好强制报告、转介帮扶建设与管理工作,重点在做好未成年人常态化关爱保护上下功夫,及时掌握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和社会散居孤儿等服务对象的生活保障、家庭监护、就学以及防溺水安全措施落实情况,负责指导监护人(受委托监护人)签订委托监护确认书,加强对监护人(受委托监护人)进行防溺水等安全宣传、监护督导和指导,配合社区开展关爱保护工作。
彩虹小课堂,处处都精彩
7月4日下午,在店埠镇排头社区儿童活动中心,“暑期彩虹小课堂”开班了。县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县儿童福利指导中心等相关机构负责人和社区主要负责人,30多名社区孩子和家长,10名大学生志愿者一起参加了开班仪式。
“去年,我在这里就结识了十几位小朋友,建立了深厚的感情。”雯雯(化名)是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学前教育专业的一名学生,同时也曾是在排头社区关爱下长大的一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经常在假期参加社区开展的志愿服务活动。2022年,得知社区开办了“暑期彩虹小课堂”的消息后,她第一个报名参加,负责教孩子们舞蹈、手工制作等。
社区未成年人保护站和社工站提前设计了“暑期彩虹小课堂”的服务项目和文化课辅导内容,开展绘画、舞蹈、音乐、趣味体育等活动,为有需求的留守儿童、困境儿童提供专业化、精细化的关爱服务。同时,社区为每个孩子制作了身份识别卡,还建立了由志愿者、老师和家长共同组成的微信群,老师每天提前15分钟到岗,对到现场的孩子进行确认、反馈;放学时,老师会第一时间在群里告知家长接回,对因故不能来接孩子的,由社工联系家长后送孩子回家。
“我们将全程关注‘暑期彩虹小课堂’活动,力所能及地为他们提供专业辅导、技术指导和人员保障。”肥东县儿童福利指导中心副院长管建军表示。据介绍,县儿童福利指导中心通过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合作、重点推介、孵化扶持等多种方式,引入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公益慈善组织和志愿服务组织,引导其发挥资源链接、心理干预、法律服务、权益保护等专业优势,为有需求的散居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农村留守儿童等提供特色服务,店埠镇排头社区开展的“暑期彩虹小课堂”就是其中一例。
中心还严格按照省、市的指导意见推进儿童福利机构转型发展,围绕非区域儿童福利机构的各项职责与要求,落实转型升级、推进优化提质,每年投入专项资金1700余万元,建立健全乡镇、村(社区)儿童专干队伍,为社区提供高质量服务,落实保障措施、开展关爱服务,为全县419名社会散居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1222名农村留守儿童和2707名困境儿童提供针对性服务。(高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