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合肥市包河区薛河湾社区党委、妇联联合辖区爱心单位,统筹周边社会资源,在“口袋”公园、商业街为居民提供 7 处纳凉避暑点,挂牌“爱心驿站”,让户外劳动者、困难群体等在高温下有地方歇歇脚、喝点水、享受清凉,并在人流量大的站点摆放十滴水、风油精、矿泉水等防暑降温应急物品,供有需要的市民免费使用。这是合肥开放纳凉避暑点的一个侧影。
纳凉避暑点提供的是酷暑中的丝丝凉意,传递出的是城市管理和服务过程中的温度。这充分显示了合肥市积极转变思路,下足城市治理的绣花功夫,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让空间资源得到充 分 使 用 ,让 城 市 更 加 宜居。同时,也启示其他一些地方,开放更多的纳凉避暑点,防止一些户外劳动者和困难人群因酷热难耐而产生不安全因素。有了这些纳凉避暑点,不但让更多市民百姓有了一个“免费蹭空调”的地方,而且极大丰富了民众的业余生活,让他们可以找到更多的精神寄托,提升城市的文明程度。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纳凉是民众的普遍需求,是必须重视的民生问题。面对炎热高温天气,各地应从市民的角度出发,将高温纳凉点的设置纳入制度性的安排,成为公共服务的延伸,变市民自寻为城市主动供给,把各种高温关怀的实事办得更细一些。但在纳凉避暑点开放的过程中,也要加强管理,划出一些区域和范围,确保“蹭凉族”舒适和安全。而作为纳凉者,也要加强自律,爱护公共设施,在纳凉时注意文明,让纳凉点成为城市一道亮丽的休闲文化风景。(胡建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