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斯检查工的工作体力劳动不重,但是责任很重,不能有一点失误。我是干得时间越长越是小心谨慎。”说起瓦斯检查,淮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高级技师纪海矿的言语里透露出担心。
工作 30 余年,纪海矿始终认为瓦斯灾害是煤矿“第一杀手”,“一通三防”是矿井安全“定海神针”,在学中干,干中学,潜心钻研瓦斯防治新技术,探索瓦斯管理新方法,积累了丰富的煤矿瓦斯治理经验,帮助企业安全高效发展,在平凡的岗位上坚守初心、铸就不凡。
潜心学习 练就“绝活”
瓦斯检查员是战斗在煤矿最前沿的哨兵,只有瓦检员将危险排除后,采掘工作才能进行。小小的瓦斯检测仪是判断矿井瓦斯浓度的利器,瓦检员必须精准读数、准确判断,才能确保安全。
1991 年,纪海矿参加工作,成为一名瓦斯检查工。他本以为瓦斯检查工作就是多跑几步路,捏捏吸气球,填填数字,不需要费力气的技术活。但就在那一年,山西一家矿发生了特大瓦斯煤尘爆炸事故,当班 147 名矿工遇难。听到这个消息时,纪海矿被瓦斯这个煤矿“第一杀手”所震撼,才认识到他的工作多么重要。他下定决心,一定要学好技术,认真工作,为工友的生命安全负责。
“要么不干,要干就要干好。”纪海矿说,瓦斯检查作业点多面广,要像“全科医生”一样拥有系统的防治思维。多年来,他先后自学了《煤矿安全规程》《矿井瓦斯防治技术》等300余本专业书籍和资料,记下学习笔记 10 万余字,并在老师傅的“传帮带”下,不断学习实践再学习,熟练掌握了矿井“一通三防”的专业知识。经过不懈努力,纪海矿练就了一身“绝活”,在各类技能竞赛中捷报频传。
履职尽责 化险为夷
瓦斯防治,关键要有一颗责任心。一个人要干好一份工作,不仅能力要跟得上,还要时刻牢记“责任”二字。
“瓦斯是无色无味的,看不见、摸不着,我们在井下检查时基本都是单人作业,具有相当高的危险性,除了有爆炸的危险,还有可能会因为吸入有毒气体造成窒息,所以不能单靠经验,还要考虑随时变化的环境。”工作中,纪海矿始终将井下当成无声“战场”,以“在针尖上跳舞”的态度谨慎对待工作。
一次早班,纪海矿在工作巡检时发现一处回风流瓦斯存在异常,附近有20多名工友正在工作。情况紧急,他立即通知工友们停工撤离,逐一对各关键点参数进行分析,经过1个多小时反复测量查找,终于找到症结,并当场拿出解决方案,立即组织实施。经过努力,瓦斯浓度降下来了,他悬着的心才放下。
多年来,纪海矿排查处理和反馈各类隐患 1200 多起,有效将安全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为矿井安全高效生产发挥了积极作用。
总结提炼 攻坚克难
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纪海矿总结出瓦检工“三勤一总结”四步工作法和“光学瓦斯检定器故障判断五步法”,大大提高了故障判断能力和现场隐患排查及应急处置效果,解决了实际生产技术上的难题,高效破解了一些“卡脖子”问题。他本人也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安徽省技能大奖”“全国煤炭行业技能大师”等称号。
为了解决制约矿井安全高效的生产技术难题,他带领团队成员积极进行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利用压力传感器自动监测封闭墙内外压差变化技术应用等6项成果获得集团公司“五小”实用技术成果奖。他发明的煤矿掘进巷道临时停风应急供风装置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煤矿井下特殊地点空气成分超前检测装置技术应用,有效避免检测人员中毒及窒息事故;瓦斯泵站循环水利用自动止、补水装置,节约了水资源又确保了瓦斯抽采泵安全可靠运行……
多年来,他“揭榜挂帅”,完成30多项技术革新改造,申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12 项,有效解决了生产实际技术难题,在安全、效率、效益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转变角色 传承技艺
滴水不成海,独木难成林。2018年纪海矿被淮北矿业集团评为“工匠大师”,2019 年调入淮北煤电技师学院,努力为集团培育高技能人才和新一代工匠。在新的岗位上,他发扬“传帮带”的优良传统,手把手传授徒弟“绝技绝活”,带领团队开展技术创新和攻关,面向全行业和集团进行线上授课与技术指导,组织编写《瓦斯检查工技能提升手册》《瓦斯检查工实用读本》等实训教材5本。
随着智能化矿山的建设,系统的升级、设备的更新,煤矿对一专多能复合型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多。他又积极学习了爆破、防突等相关知识,做到精一门,通三门。近年来,他面向全煤行业进行平台直播授课 2 次,受到全行业同行的一致好评,现场培训授课 70 余期,2600 多名学员瓦斯检查技能和相关安全知识水平得到有效提升。所带团队 16 人在全国、省、集团公司等各类职业技能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百舸争流千帆竞,乘风破浪正当时。“作为一名技术工人,我不论在煤矿一线岗位上,还是在工匠大师工作室,都将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积极的姿态,更加饱满的热情,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为煤矿的安全生产保驾护航。”纪海矿说。
(本报记者 何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