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3-08-03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珍爱生命,不做“孤泳者”!请收下这份防溺水指南

    摘要:暑假期间,天气炎热,全国各地溺水事件屡有发生,据统计我国每年有约5.7万人因溺水死亡,而大多的情况都发生在农村。频发的溺水危及孩子们生命安全,保护生命、防溺水刻不容缓。所有的意外,预防是首位。请收下这

  • 让一条路为生态旅游“活血通络”

    摘要:岳西县地处大别山腹地,景色秀美,旅游资源丰富。近年来,为了夯实乡村旅游和产业发展的交通基础,当地以“四好农村路”建设为抓手,着力建设“畅、安、舒、美”于一体的旅游公路,助力乡村振兴,助推全域旅游。图为

  • 定远:警社联动,织牢防溺水“安全网”

    摘要:暑期天气炎热,溺水事件进入易发期、高发期,为切实加强防溺水安全教育,有效预防溺水事件的发生,7月31日,定远县界牌集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联合镇关工委、镇派出所开展了“预防溺水珍爱生命”安全专题知识讲座。

  • 亳州:葡萄丰收,农民致富

    摘要:盛夏正是葡萄上市的季节。近日,走进位于亳州市利辛县纪王场乡的中原风情家庭农场葡萄园,一串串紫红晶莹的葡萄挂满枝头。葡萄架下,党员志愿者和农户忙着采摘葡萄,一片丰收景象。他们一起忙着采摘、分拣、装运订单

  • 宿州埇桥区:上好新兵入伍前“第一课”

    摘要:本报讯八一建军节前夕,宿州市埇桥区北杨寨行管区会堂里热血沸腾,掌声雷动,80余位应征入伍青年在这里上了一堂生动的爱国教育课。这是由埇桥区北杨寨行管区人武部、退役军人服务站共同举办的“庆八一建军节、应征

  • 生活垃圾分类科普馆成为暑期热门“打卡点”

    摘要:今年暑假,合肥市包河区生活垃圾分类科普展示馆迎来了建馆三年以来的“最火爆”景象,仅7月预约参观团队数量,便已超今年上半年总和。不仅是专业的科普场馆,社区里的生活垃圾分类实践课,也成为孩子们喜欢的假期活

放大 缩小 默认

生活垃圾分类科普馆成为暑期热门“打卡点”

包河城管:倡导居民当“主角”引领垃圾分类“新时尚”

   期次:第8135期   

今年暑假,合肥市包河区生活垃圾分类科普展示馆迎来了建馆三年以来的“最火爆”景象,仅7月预约参观团队数量,便已超今年上半年总和。

不仅是专业的科普场馆,社区里的生活垃圾分类实践课,也成为孩子们喜欢的假期活动,报名名额“秒空”。此外,越来越多的居民成为垃圾分类的践行者和宣传者。

笔者从包河区城管局获悉,该区坚持全民参与,创新宣传引导方式,通过政府“搭台”,充分发动社区、业委会、物业单位、志愿者的作用,提高全民生活垃圾分类意识,引导居民当“主角”,唱响垃圾分类“新时尚”。

一个热门打卡点生活垃圾分类科普馆排期满满

“同学们,有谁知道生活垃圾分几大类呀?”“用过的电池是什么垃圾?”……7 月 30 日上午,在包河区生活垃圾分类科普展示馆,合肥市第四十五中八(4)中队的40多名学生开展了一场红领巾假日实践活动。

像这样的实践活动,自暑假以来,每天在这间科普馆都要“轮番”进行。

“除周一闭馆外,每天都安排了场次,最多的一天排了8场。”科普馆解说员邵梦媛边说边打开“七月预约时间表”,“七月的预约排期已接近饱和,所有的周末均已约满,八月的前半个月也被约了不少。”说话间,电话铃声响起,又是一个咨询预约参观的电话。

对于今年暑假科普馆的参观热度,该馆馆长唐永茂用“爆发式增长”来形容。

包河区生活垃圾分类科普展示馆自 2020 年 11 月启用,向公众免费开放,像今年暑假这种火爆程度还是第一次。

“今年 1—6 月,每月平均有不到 10 场的预约参观,7月份已约 90 场,预计这个月将突破 100 起。”唐永茂分析原因,暑假学生们放假是很大一方面原因,但更多是源自社会各界对垃圾分类越来越支持和重视。

在科普馆内,图文知识、AI 互动游戏、环保手工制作……形式丰富的参观体验,让同学们一边听,一边记,一边感受,在寓教于乐中掌握生活垃圾分类的知识。

“今天的参观让我更懂分类,也更加明白分类对环境保护的意义,收获很大。”合肥市第四十五中学生周子翔说。

一堂有趣的实践课社区“分类课”被秒空

同样的“火爆”,还出现在社区的暑期托管班。

7月26日下午3时,新胡李睦邻生活馆的活动室里热闹非凡,13 名小朋友在上一堂以生活垃圾分类为主题的实践课。

今年7岁的谷泽豪小朋友,早早地来到课堂。虽然年纪不大,但他已经是这里的“老生”了,参加过多堂实践课。在志愿者的指导下,他拿起画笔,一笔一画给布袋添色。“这里有趣又能学到东西!我们用布袋装东西,可以不用塑料袋,保护了环境。”

自暑期开始,每周三下午,这个活动室就变成孩子们的实践课堂,虽然每次来上课的孩子不同,但主题是固定的:变废为宝,环保有我。

另一个“不变”现象:每节课,都有名单以外的孩子来到现场。每次开课前,社工姜曼一边清点名单,一边安慰没报上名的孩子和家长。“大家不要急,先在隔壁房间休息一下,等下我们再安排一场活动。”

这门主题实践课成为“热门”,让姜曼真切感受到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热情度在提高。

“孩子们在趣味互动中学习垃圾分类知识,既丰富孩子暑期生活,还能解决家长带娃难题,每次名额都是‘秒空’。”姜曼说,计划在暑假再增加两期课程,以满足居民需求,也让垃圾分类的种子在童心中生根发芽。

一群手巧的退休阿姨“非遗+手工”让废弃物成工艺品

在孩子们忙着学习垃圾分类知识时,社区里的老人们也没闲着。

每周二下午都是71岁殷世云和“老姐妹们”相约的日子,她们这个“姐妹团”还有一个很文艺的名字“艺来艺往手工坊”。

这是方兴社区一群爱做手工的退休阿姨,在她们的巧手下,一件件废弃物华丽变身,成为一件件工艺品:有着美丽羽毛的大孔雀、穿着京剧戏服的少女、裙衣飘飘的仙女……这些色彩鲜艳、制作精良的手工品,都是她们用易拉罐、碎花布、纸盒等废品拼贴而成。

阿姨们还在作品中巧妙融入“非遗”元素。殷阿姨向记者展示了一幅名为《吉祥如意大孔雀》的作品,两只银白色的孔雀站在枝头,栩栩如生,这是手工坊花了一个多月,用了40多个丢弃易拉罐,经过绘图、拓印、裁剪、粘贴、装裱等多道工序制作而成。

7 月 1 日,社区搞了一场文艺汇演,当一幅幅精美的作品展示出来时,大家都不禁赞叹!台下响起的掌声经久不息,让阿姨们感受到了认同和鼓励,更让大家看到,原来垃圾真能变废为宝。

“垃圾分类能让环境变得更好,也丰富了我们的退休生活,我们感觉非常有意义。”殷世云笑着说,今后她们还会继续努力,带动更多的居民和家庭参与,将美化环境的活动继续坚持到底。

一个多年坚持的行动准则“真抓实干”让居民成为新时尚“主角”

不论是科普馆的“火爆”,社区实践课的“秒空”,还是社区居民自发参与垃圾分类,这背后都体现出,面对垃圾分类这一新时尚,不少居民正在“动起来”。

如何才能让更多居民“动起来”?作为一名从事垃圾分类多年的一线工作者,方兴社区城市管理部王瑞,给出的答案是:坚持。

在他看来,每个垃圾投放点就是最好的宣传阵地,当有居民来扔垃圾时,志愿者会认真检查,指导居民做好分类。“一次又一次,一日复一日,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居民垃圾分类的意识,更让居民真切感受到我们不是喊喊口号,而是真干。”

“真抓实干”正是包河城管在推进垃圾分类过程中坚持的行动准则。

一组数据具有说服力:稳定运行分类投放点1269个,配备督导员约1500余名,覆盖小区及单位644个;组织开展“敲门”集中宣传行动120余次、入户4.8万多家,编印发放各类知识读本7.8万余册;全区住宅小区、农贸市场、商业综合体等1200多个重点单位全部纳入统一收运体系;强力推动问题整改,对41个市级验收不合格点位深入开展自查自纠……

以问题为导向的全面推进,压实各方责任的闭环管理,为包河区垃圾分类的推进打下坚实基础,成绩频出:在合肥市互查互评中,包河区达标运行率 99.8%,位居全市城区、开发区第一;上半年厨余垃圾分出量稳步提升,7月日均分出量达 77.8 吨、全市第一,居民参与率(厨余垃圾分出率)36.38%、城区第一;2023 年 5 月获评“全国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基地”称号;新胡李居委会书记陆梅被国家住建部评为 2023 年“生活垃圾分类达人”,成为合肥市获此殊荣的第一人……

垃圾分类是民生的“关键小事”,也是绿色发展大事,只有持之以恒才能“干成这事”。

包河区城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该区将继续坚持全民参与,创新开展宣传引导,建立健全宣传三级联动机制,充分发动社区、业委会、物业单位、志愿者等多方力量,让更多居民成为垃圾分类的参与者和践行者。

(毛娴静 代震 靳子豪)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