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盛夏时节,在安庆市怀宁县洪铺镇金鸡村金鸡碑文化广场,每天都有游客在这里欣赏金鸡碑文化。
“1984年7月,县里的一次文物普查发现的金鸡碑,在戏曲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被誉为研究戏曲史的活化石。金鸡碑目前世间仅存两块。我们金鸡村保存完好的这块,另一块在福建省漳浦县。”怀宁县洪铺镇党委副书记汤霖介绍说,金鸡碑现坐落于洪铺镇学堂村东部,高1.1米,宽0.75米,由白色石料刻成;碑的正文为“金鸡社令正直之神位”,两侧分别冠以“日”“月”二字;上款题为“庚戌岁冬月吉旦众生祀奉”,下款是立碑人“本社”“信官”“信士”“生堂”杨文堂等 25 人姓名;碑边刻缠枝花纹,碑文楷书阴刻。据《怀宁县志》记载:“金鸡碑的立碑时间最晚应是清雍正八年(1730年),或者上到明代。
据了解,“金鸡”为旧时社戏所祀之神,属于道教文化的产物,来自艺术之神“二郎神”座下的“金鸡”和“玉犬”。当初国家设立“金鸡奖”时,主要是以艺术之神“金鸡啼晓”的寓意,来激励电影工作者闻鸡起舞;无独有偶,该奖诞生于1981年,因当年属中国农历鸡年,这也是其得名的由来之一。
1986年7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将金鸡碑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
戏剧界有句名言:“梨园佳弟子,无石不成班”。当中的“石”指的就是与洪铺镇相邻的石牌镇。据史料记载:石牌镇始建于宋朝,到明清时期已是商埠林立,文化昌盛,当时戏曲的几大剧种如徽剧、昆曲、青阳腔、黄梅戏等,都在石牌立足并得到发扬光大。当文化达到一定的鼎盛阶段,就自然需要对外传播,那时又以水上交通为主,“戏曲之乡”石牌的艺人外出谋生时,一般都会乘船在洪铺镇作短暂停留。当时洪铺镇为水运港口,还设立了官道驿站,街上各种商铺、饭馆、旅馆、澡堂、作坊等一应俱全,可以在洪铺镇配齐所需物资和休整;出了洪铺即到皖河口进入长江,算是别离故乡。当时的人们都把洪铺当作离开故乡的最后一站,所以艺人们在洪铺立了戏神之碑“金鸡碑”加以祭拜,用以寄托对家乡及亲人的眷恋和对前途的祈福。
“我们力争将金鸡碑园林打造成为聚人文、休闲、娱乐、观光、垂钓等为一体,一方心旷神怡的生态福地、魅力四射的文化高地、别具风情的旅游胜地。”汤霖信心满满地说。
(檀志扬 赵林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