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3-08-17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小菊花成村民致富的“金钥匙”

    摘要:8月11日,阜阳市颍东区新华街道吕寨村紫青农业科技园内,农户在采摘、分拣、包装菊花,采摘后的菊花将被销往韩国、日本等海外市场。目前,该产业园建有花卉大棚2.3万平方米,引进种植白扇、金扇、多头菊等鲜切

  • “半边天”战高温保供应

    摘要:8月14日,中煤新集楚源新源公司女职工克服高温不利因素,坚守岗位战酷暑,全力保证井下支护产品及时供应。图为不锈钢螺旋风管车间女职工正在操作制管设备。朱宗楠/摄

  • 巢湖:民警上船头安全入心头

    摘要:八百里巢湖水运发达,每年有大量船只经巢湖闸口驶往全国各地。船是流动的家,船民们长期在水上生活,安全问题让人有些放心不下。巢湖市公安局采取有力措施,加强船民安全管理。8月11日,该局多警种民警带上宣传“

  • 摘要:(上接第1版)这件水循环制冷空调背心的工作原理是用空调压缩机制冷,将冷却水注入背心内的毛细管道循环流动,将穿戴者背部、胸部的热量传导出来,实现降温效果。据介绍,空调背心能有效降温7摄氏度左右,降温时间

  • 打造党建“红品牌”激活商圈“红引擎”

    摘要:近年来,宿州市萧县柏星碧水星城党支部抓阵地建设、抓作用发挥、抓示范引领,努力打造“红色驿站”“红色堡垒”“红色榜样”三大党建“红品牌”,推动红色商圈成为居民消费休闲的好去处。2023年柏星碧水星城党支

  • 包河城管:多措并举让文明养犬不掉“链”

    摘要:“我以后一定注意,遛狗肯定牵绳。”近日,在合肥市包河大道与万泉河路交口,一位市民在遛狗时因为未束犬绳并牵引,收到了包河区城管部门送达的《当场处罚决定书》,被处以50元的罚款。今年以来,合肥市包河区城市

  • 65周年,“人间天河”淠史杭交出耀眼成绩单

    摘要:本报讯累计灌溉供水1786亿立方米,累计灌溉农田5.17亿亩,因灌溉因素增产粮食1590亿斤,抗旱效益约1600多亿元,生产实现“十九连丰”……8月14日上午,安徽省政府新闻办在六安市淠史杭灌区管理总

放大 缩小 默认

65周年,“人间天河”淠史杭交出耀眼成绩单

   期次:第8145期   

本报讯 累计灌溉供水1786亿立方米,累计灌溉农田 5.17 亿亩,因灌溉因素增产粮食 1590 亿斤,抗旱效益约 1600 多亿元,生产实现“十九连丰”……8 月 14 日上午,安徽省政府新闻办在六安市淠史杭灌区管理总局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淠史杭灌区工程65年的发展成效。

淠史杭灌区工程兴建于1958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兴建的全国最大灌区工程,是以防洪、灌溉、城乡供水为主,兼有水力发电、生态补水、水产养殖、水利旅游等综合功能的特大型水利工程。该工程横跨江淮两大流域,上引6座大型水库(佛子岭、梅山、磨子潭、响洪甸、龙河口、白莲崖六大水库)之水,下连 1200 多座中小型水库和21 万座塘坝,形成了蓄、引、提相结合的“长藤结瓜”式灌排体系,实现了灌区80%以上的自流灌溉,有效灌溉面积1060万亩,惠及皖豫2省4市17个县区。在建设过程中,淠史杭工程正常日上工 50 万人、最高日上工80万人,是一场“人民治水战争”,累计投入4亿工日,开挖 6 亿土方,创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建设史上的奇迹。

该灌区工程还是合肥、六安城市供水的主水源,累计向城乡生活供水100亿立方米,保障了六安、合肥及沿渠1400多万城乡人口饮水安全,满足了全省1/4人口的用水需求,被灌区人民誉为“生命之源”“丰收之源”“发展之源”。

在水利设施提升改造方面,淠史杭工程累计改善灌溉面积840万亩,恢复灌溉面积140万亩,灌区渠系水利用系数和灌溉水利用率提高到 0.57 和 52.5%,灌溉保证率提高到73%,新增年节水能力3.62 亿立方米。基本解决了影响灌区安全运行和效益发挥的“卡脖子”问题,工程面貌焕然一新,灌区生态因水而美。

发布会现场还重点介绍了该工程在“数字灌区”项目上的成效。淠史杭数字灌区项目建设目标是实现水资源配置、供水调度、水旱灾害防御等核心业务数字化,支撑“四预”(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功能实现,全面提升灌区现代化管理水平,该项目投资 1.08 亿元,2022 年开工建设,目前已初显成效。此外,淠史杭灌区扎实推进管理方式转型升级,加快管理手段向信息化方向转变,建立灌区水情、雨情、工情、农情在线监测的立体感知网。

下一步,我省还将举办系列活动,组织开展“六进”活动广泛开展宣传宣讲,举办大型戏剧汇演、纪念大会,召开研讨交流会,举办主题展,持续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全方位地讲好淠史杭工程历史和当下故事。

(胡潇)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