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累计灌溉供水1786亿立方米,累计灌溉农田 5.17 亿亩,因灌溉因素增产粮食 1590 亿斤,抗旱效益约 1600 多亿元,生产实现“十九连丰”……8 月 14 日上午,安徽省政府新闻办在六安市淠史杭灌区管理总局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淠史杭灌区工程65年的发展成效。
淠史杭灌区工程兴建于1958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兴建的全国最大灌区工程,是以防洪、灌溉、城乡供水为主,兼有水力发电、生态补水、水产养殖、水利旅游等综合功能的特大型水利工程。该工程横跨江淮两大流域,上引6座大型水库(佛子岭、梅山、磨子潭、响洪甸、龙河口、白莲崖六大水库)之水,下连 1200 多座中小型水库和21 万座塘坝,形成了蓄、引、提相结合的“长藤结瓜”式灌排体系,实现了灌区80%以上的自流灌溉,有效灌溉面积1060万亩,惠及皖豫2省4市17个县区。在建设过程中,淠史杭工程正常日上工 50 万人、最高日上工80万人,是一场“人民治水战争”,累计投入4亿工日,开挖 6 亿土方,创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建设史上的奇迹。
该灌区工程还是合肥、六安城市供水的主水源,累计向城乡生活供水100亿立方米,保障了六安、合肥及沿渠1400多万城乡人口饮水安全,满足了全省1/4人口的用水需求,被灌区人民誉为“生命之源”“丰收之源”“发展之源”。
在水利设施提升改造方面,淠史杭工程累计改善灌溉面积840万亩,恢复灌溉面积140万亩,灌区渠系水利用系数和灌溉水利用率提高到 0.57 和 52.5%,灌溉保证率提高到73%,新增年节水能力3.62 亿立方米。基本解决了影响灌区安全运行和效益发挥的“卡脖子”问题,工程面貌焕然一新,灌区生态因水而美。
发布会现场还重点介绍了该工程在“数字灌区”项目上的成效。淠史杭数字灌区项目建设目标是实现水资源配置、供水调度、水旱灾害防御等核心业务数字化,支撑“四预”(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功能实现,全面提升灌区现代化管理水平,该项目投资 1.08 亿元,2022 年开工建设,目前已初显成效。此外,淠史杭灌区扎实推进管理方式转型升级,加快管理手段向信息化方向转变,建立灌区水情、雨情、工情、农情在线监测的立体感知网。
下一步,我省还将举办系列活动,组织开展“六进”活动广泛开展宣传宣讲,举办大型戏剧汇演、纪念大会,召开研讨交流会,举办主题展,持续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全方位地讲好淠史杭工程历史和当下故事。
(胡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