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3-10-23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枕梦水乡八里河

    摘要:9月21日,我们组团到八里河参观游览。大巴车进入安徽颍上境内,一幅美丽鲜活的乡村画册缓缓打开,水清岸绿,稻浪翻滚,白墙黛瓦,处处流淌着缤纷色彩田园之美。当车子驶进停车场,“八里河风景区”红色字样印入眼

  • 三味重阳

    摘要:重阳,是一幅秋声秋色的秋山水。天高气清,层林尽染,在这斑斓的日子,草木已被秋风灌醉。秋意还在不断地洇染,像墨水滴在宣纸上洇开,一直洇成了满坡的红紫烂漫。都是诗歌元素,都是快意恩仇,随着秋风翻卷,一去千

  • 陪读小区的烟火气

    摘要:我所在的这个小区是拆迁安置小区,处于城市边缘。小区里除了住宅楼,还有社区办公楼、幼儿园、菜市场等,并配套有小公园和市民休闲广场,功能还算齐全。刚建起来的时候,没有闭合的围墙,没有规范的物业,又因为偏僻

  • 秋浓稻香

    摘要:

  • “秋深山有骨,霜降水无痕”

    摘要:霜降将至,意味着凛冬即将登场。秋天的尾巴有着枫叶般的红颜,带着金桂的馥郁,这让我想起毛泽东诗词“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秋之烂漫和豪迈。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睹落叶而悲伤,感秋风而凄怆”,这一主题经历数千年的

放大 缩小 默认

陪读小区的烟火气

   期次:第8188期   作者:□徐累先

我所在的这个小区是拆迁安置小区,处于城市边缘。小区里除了住宅楼,还有社区办公楼、幼儿园、菜市场等,并配套有小公园和市民休闲广场,功能还算齐全。刚建起来的时候,没有闭合的围墙,没有规范的物业,又因为偏僻的地理位置和房型结构而不被人看好。随着本城最好的高中迁建到小区对面,一时间,人们蜂拥而至。昔日不被人看好的小区房价飙升,空置的房产也纷纷租赁出去,多是陪读户,安静的小区顿时热闹起来,环境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中也不断得到优化。

早上,天还未放亮,这里的人们却早已起床,窗口次第亮起灯光,接着就听到锅碗瓢盆的声音、咳嗽声、喊孩子起床的声音,响成一片,你推我挤。“一波才动万波随。”树上熟睡的鸟儿也被惊醒,叽叽喳喳,加入到纷乱的声音之中,汇合成一首美妙的晨曲。

家长们送走孩子,到菜市场买菜归来,在水泥道上相遇,相识的、不相识的,少不了几句唠嗑,谈论的话题当然离不开孩子。“我家这孩子,太挑食了,弄得我一日三餐都不知道烧什么好。”马上有人应答:“我家孩子挑食倒不挑食,就是用钱太厉害了,不到一个礼拜,就用了100 多块钱。”接着又有人问:“你家孩子这次考得怎么样?”“别提了,成绩一个劲地下降,我都急死了。”你一句我一句,仿佛一锅热气腾腾的大杂烩。

等窗外的大杂烩冷却时,电动缝纫机的声音又嘎嘎地响起来。这些年,小区里服装厂陡然增多,几乎每栋楼都有。老板们总能审时度势,看准小区里的人力资源,把服装厂开到家门口,解决了招工难问题。陪读妈妈做完家务就到服装厂务工,计件工资,上班时间自由,挣一个是一个,首要的任务是把孩子照顾好,两全其美。

还有一些陪读的祖辈,孩子上学后,他们就悠闲地踱到社区广场,晒太阳、聊天,有时也打扑克,大爷大妈们聚在一起,里一圈、外一圈。参战的人眼睛眯成一条缝,也看不真切,还在不断地问看牌的人:我出得对不对啊?看牌的人笑而不语。有的老人牌在手上拿不稳,直往下掉,其余的人就等着,也不催出牌。家有一老,胜似一宝,他们既解决了下辈人看护孩子的难题,又用一种悠然的姿态打发时光,不亦乐乎?

到了下晚自习时间,小区仿佛变成了学校的生活区,霎时间喧闹起来,到处灯火通明,路上都是背着书包的孩子,也有大人陪着孩子的,三三两两,谈论着、说笑着,熙熙攘攘。直到午夜,小区才渐渐安静下来,不过,从每家每户窗口射出的灯光,可以想见,孩子们还没有休息,继续挑灯夜战。

陪读小区,虽然没有高档小区的高大上,却充满不一样的烟火气,充满青春的气息。生活在这样的小区,感到自己住到一个很大的书房,也和孩子一样,活力四射地奔跑在人生路上。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