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年来,淮南市加快健全落实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以实现应诉理念、能力和效果三大转变为抓手,推动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助力法治政府建设。《中国法治发展报告 No.21(2023)》显示,淮南市政府透明度指数全国第4。
从“要我出庭”到“我要出庭”,应诉理念有大转变。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行政应诉工作,定期听取负责人出庭应诉工作汇报。市推进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定期通报出庭应诉情况,调度和部署出庭应诉工作。同时,牢牢抓住主要负责人这一“关键少数”,各县区长及市直部门一把手带头出庭,发挥示范作用,推动全市行政机关负责人主动转变观念。全市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率连续 27 个月保持100%,其中主要负责人出庭率达53%,受到省推进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通报表扬。
从“敢于发声”到“善于发声”,应诉能力有大转变。突出需求导向、问题导向,举办全市依法行政能力、行政应诉业务等培训班3个,参学近200人次。邀请全市审判及应诉战线业务骨干,围绕行政应诉实务技能、行政案件败诉原因分析及对策等主题授课 5 场次。定期组织行政机关负责人及工作人员参加庭审观摩、案例评析、案件复盘等活动,熟悉庭审程序,学习应诉技巧,全方位提高行政机关负责人对出庭应诉工作重要性与必要性的认识,有效提高出庭应诉业务水平。同时,充分发挥政府法律顾问作用,积极为重大行政决策、重大行政执法决定等提供咨询意见,帮助行政机关把好法律关,并全程参与行政应诉,助力提升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能力。
从“应诉督促”到“全程监督”,应诉效果有大转变。建立全市败诉案件分析报告机制,逐案分析败诉原因和过错责任,提出问题整改和责任追究意见。强化府院府检联动,市司法局与市中级人民法院联合建立行政诉讼工作会商机制,定期对行政诉讼中发现的行政机关在行政执法及行政应诉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判和分析,并对突出问题进行专项督导整改;与市检察院联合出台《关于推进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工作的意见》,整合发挥行政检察和行政复议应诉的互补优势,协同推进行政争议实质有效化解,2023年以来共协同化解各类行政争议28件。(斯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