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3-11-07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界首市职工学堂举办中国画培训班

    摘要:本报讯日前,由界首市总工会和界首市体育旅游发展中心联合主办的“职工学堂——中国画创作技法培训班”在市文化活动中心开班,来自该市各行各业的30多名青年职工参加培训。本次培训活动旨在提升界首市美术工作者和

  • 2023·中国写意画作品展亮相泾县

    摘要:日前,由中国美术家协会、安徽省文联主办,中国文联美术艺术中心、安徽省美术家协会、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承办的“泾上丹青——2023·中国写意画作品展”在泾县中国宣纸博物馆开幕。本次展览展出的179件作品

  • 第五届全国智力运动会在肥闭幕

    摘要:本报讯11月4日下午,第五届全国智力运动会在合肥市青少年活动中心闭幕。10天来,近5000名选手汇聚合肥,为梦想拼搏努力,让热爱绽放光芒,实现了超越与突破,收获了荣耀与辉煌。组委会执行主任、国家体育总

  • 蚌埠选送作品《沁园春·灯窝》入选“荷花奖”终评

    摘要:本报讯近日,在山东省济南市举行的第十四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评奖终评中,45个作品精彩上演,由蚌埠市选送的《沁园春·灯窝》成功入选。《沁园春·灯窝》取材于安徽花鼓灯的动作语汇,提炼了“溜、闪、

  • 第36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揭晓

    摘要:本报讯第36届中国电影金鸡奖11月4日晚在福建厦门揭晓。《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获最佳故事片奖,梁朝伟、何赛飞分别获得最佳男主角奖和最佳女主角奖。《流浪地球2》获评委会特别奖,孔大山、王一通凭借《宇宙

  • 安庆举办“互助保障杯”职工羽球赛

    摘要:本报讯日前,由安庆市总工会主办的“凝心铸魂跟党走团结奋斗新征程”2023年安庆市“互助保障杯”职工羽毛球比赛,在怀宁县体育馆成功举办。本次比赛是男女混合团体赛,吸引了来自全市42支代表队、348名运动

  • 血雨腥风中的慷慨奔赴

    摘要: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评选结果公布后,我特意买来孙甘露的长篇小说《千里江山图》读了一遍。第一次国内大革命失败后,蒋介石实行白色恐怖,上海滩租界内外,国民党特务横行,他们动用一切手段,意在肃清我党在上海

  • 芜湖火柴厂:安徽首家火柴企业

    摘要:芜湖火柴厂,原名大昌火柴厂,始建于1920年7月,由徽商实业家吴兴周和芜湖地方开明绅士濮秋丞、崔亮功、徐仕桐等商户与官方共同集资组成大昌火柴股份有限公司,厂址设在东郊大砻坊青弋江畔,生产“松老牌”安全

放大 缩小 默认

芜湖火柴厂:安徽首家火柴企业

   期次:第8199期   

芜湖火柴厂,原名大昌火柴厂,始建于 1920 年 7 月,由徽商实业家吴兴周和芜湖地方开明绅士濮秋丞、崔亮功、徐仕桐等商户与官方共同集资组成大昌火柴股份有限公司,厂址设在东郊大砻坊青弋江畔,生产“松老牌”安全火柴,时有职工 230 人,成为安徽火柴行业的第一家火柴企业,也是芜湖市第一个轻工企业。1932年,被当时中国最大的火柴企业“上海大中华火柴公司”接办,2000 平方米厂房及设备,厂名和产品名称均不变。投资经营维持了 5 年,1937 年,日本人侵占该厂。1945 年,该厂由敌伪资本转为官僚资本。在解放前的 29 年中,生产年年亏损,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工厂仅有职工 56 人,能用设备只有手摇式“排梗机”4台、“卸梗机”3台和“刷磷锅”一台。

1949年4月,工厂由军管会接管,并改名为“芜湖市火柴厂”。1951 年,划归芜湖市工商局领导。1952 年,国家拨款基建投资 6.76 万元,扩大厂房、设备等。1956 年 7月,“上海中国火柴厂”内迁芜湖与芜湖火柴厂合并。两厂合并后,职工达 600 余人,工厂建筑面积达 12905 平方米,生产规模扩大了,生产能力大为提高。别看火柴小,但生产一盒火柴却要经过多达 90 多道工序,一些工序就需要外包加工,如火柴盒的糊制就十分烦琐。最早火柴盒的内外盒子都是木制的,内、外盒也叫大小盒,外盒糊好后还要贴上精美标贴,所有这些工序全是手工活。1958 年开始,工厂将糊火柴盒的外包活交给了职工家属。在那个贫乏的年代,谁家孩子多,加班加点就能多糊火柴盒。糊一万火柴盒,可赚到人民币 6 元。这可是一笔不小的财富,足以改变一个家庭的生活条件,至少可以“丰衣足食”了。到 1960 年火柴产量突破 30 万件,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最高产量的 15.48 倍。然而火柴盒的产量仍供不应求,故而工厂又对外让利社会。正是这一原因,20 世纪 60 年代,在芜湖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很多家庭都在糊火柴盒,每到送火柴盒的日子,火柴厂门前更会出现排长龙送火柴盒的车水马龙的盛况景象。1957 年,火柴年产量 26.52 万件。20 世纪六七十年代又扩建了火柴制造车间,增建了印刷(糊盒)车间,实现火柴生产机械化。

芜湖火柴厂不仅是个老厂更是个创新大厂。1958年,开始创新研制可供航海等夜间联系的信号火柴,生产“海鸥”牌信号火柴;接着又生产出“海帆”牌防风(亦称抗风)火柴,填补了省内空白。1961 年,工厂划归安徽省轻工业厅领导。1962年,由省轻工业厅批复更名“芜湖市敦煌火柴厂”。1963 年,火柴年产量达到 32.1 万件,年利润76.89 万元,产品省内销售 60%以上地区。除芜湖牌安全火柴外,还试制生产了抗风火柴、信号火柴等中档大、小“敦煌”牌火柴,试制成功各种高档旅游火柴、无硫火柴等新产品,并在“火柴上梗连续机”上装置电子电动自动控制器,开始向电子化、自动化发展。1965 年,该厂被正式命名为“安徽省芜湖火柴厂”。

芜湖火柴厂品牌很多,除有“芜湖”“淮海”“镇江”等老品牌外,还有很多新牌子,如“敦煌”“海鸥”“海帆”“蝴蝶”“飞蝶”“寓言”“黄山”“健美”等等系列注册品牌。

20世纪70年代初,木材供应开始紧张,在当时社会上还没有环保概念的情况下,为了解决木材不够用问题,工厂敏锐地开始了研制以纸代木的蜡梗火柴生产,蜡梗火柴又叫蜡杆火柴,顾名思义,即蜡杆以薄纸卷成圆棒状经浸渍熔蜡制成。火柴外盒也逐步用黄纸板代替木材。1973 年,芜湖火柴厂试产成功蜡梗火柴并成功研制出了生产设备,获轻工业部向全国推广。以纸代木“蜡梗火柴”一度风靡全国。1976 年,火柴产品达到 34.51 万件。自 1983 年起,火柴年产更是突破 50 万件。“芜湖”牌安全火柴 1981 年被评为省优质产品;“寓言”牌蜡梗火柴 1983年获轻工业部优秀新产品奖;“飞蝶”牌、“黄山”牌旅游火柴盒、“芜湖”牌风景火柴盒,分别获全国优秀包装奖和华东包装大奖。20世纪80年代是该厂历史上发展的鼎盛时期,火柴年产量达60多万件。

芜湖火柴厂的创新不仅体现在火柴生产上,还表现在其商标的设计上。芜湖风景火柴盒商标(雅称“火花”),由芜湖四景组成,其装潢图案,虚实结合,粗细线条并用,形象地勾画出镜湖亭阁、中山桥、城乡风景、长江风貌等,完美地表现了美丽的江城芜湖。在蜡梗火柴上,设计者独具匠心,在国内第一次将寓言故事搬到了火柴商标设计上,一套 12 枚,一枚商标叙述一个寓言故事,插图配上文字,讲述“龟兔赛跑”“鹬蚌相争”“狐假虎威”“黔驴技穷”等寓言故事。版面色调明快,图样清晰,文字短小精悍,让人受益良多。

说到火柴就不得不说说被收藏者称之为“火花”的火柴贴标了。芜湖火柴厂是安徽首家火柴厂,办厂历史悠久,注册品牌多,产量巨大,火柴贴标产量大得惊人,产品种类多,品牌系列亦多,因而芜湖火柴厂的各种“火花”就成了收藏界的“热门”。听说芜湖有一位国内火花资深收藏家,其藏品极其丰富,集了一辈子火花,其“芜湖火柴专辑”也只有火柴厂有记录全套火花品种的1/10。

20 世纪80 年代成立的长江火柴集团,是一个跨省合作的长江沿岸火柴企业集团,芜湖火柴厂担任董事长单位。从 1986 年开始,芜湖火柴厂进行一系列企业改革。21世纪初,在国家优化资本结构试点城市优惠政策下,芜湖火柴厂申请破产退出了市场,永远地存留在芜湖几代人的工厂记忆里,难以忘怀。(范守义)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