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评选结果公布后,我特意买来孙甘露的长篇小说《千里江山图》读了一遍。
第一次国内大革命失败后,蒋介石实行白色恐怖,上海滩租界内外,国民党特务横行,他们动用一切手段,意在肃清我党在上海的地下力量。根据党中央安排,一直坚持在上海的我党中央领导人浩瀚同志,必须转移到苏维埃“红色之都”江西瑞金去。为确保领导同志安全离开上海、顺利到达瑞金,中央派遣特派员到达上海,传达中央指示,建立地下交通线,实施护送领导人转移的计划。路途迢迢,千里辗转,这个行动计划,地下党组织称之为“千里江山图”。
围绕实施这一计划,我党英勇的地下工作者与国民党“中央党务调查科”上海站、上海警备司令部和南京“特工总部”机关之间,展开了一场你死我活的殊死搏斗,涌现出了一批舍生忘死、可歌可泣的革命英雄。
小说塑造了一批地下党人的英雄群像,陈千里、方云平、凌汶、卫达夫、林石、陈千元、董慧文、梁士超、秦传安等等。小说一开头,就因地下党组织中潜藏着敌特派遣的内奸“西施”,导致好多参会者在上级特派员传达任务之前被捕。在狱中,地下党员们经受住了刑讯考验,特务机关无法得知这个计划的具体内容,更不知浩瀚其人身在何方。为了“放长线钓大鱼”,在交过捕保后敌人将他们释放。出狱后,他们不顾个人安危,与开会抓捕时逃脱人员重新聚集,排查内奸,接受上级情报,多方组织谋划,落实构建交通线任务。直到最后,挫败国民党特务的重重阴谋,保护浩瀚同志顺利离开上海转移苏区,完成了任务。
书中许多英雄形象十分感人。精明强干、运筹帷幄的上级特派员陈千里;为掩护特派员在理发店壮烈牺牲的上海地下党负责人方云平;受到包围、在煤场与特务搏斗牺牲的中央特派员林石;带着任务南下广州遭国民党潜伏特务杀害的女干部凌汶;赴汤蹈火、假意投敌将敌人引入圈套的卫达夫……最感人的是在故事最后,为了完成任务,上海地下党组织中的好几个人,为转移敌人视线,故意在敌方掌握情报的地点聚集,吸引敌人的注意力,掩护陈千里完成任务。这些做掩护工作的同志,最后一起被敌人抓捕,入狱后在同一天被集中杀害。故事中的英雄们,在国民党反动派的白色恐怖下,明知地下工作困难重重,时刻都有杀头危险,却义无反顾,置生死于度外,保证了“千里江山图”计划的实施。
发生这些故事的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背景,距今已经90多年。今天,我们读到这本书中上海白区地下党的斗争故事,想想那些为了革命成功、建设新中国而前赴后继、视死如归的先辈们,都会对他们的崇高献身精神肃然起敬。
小说故事情节一波三折,可读性很强。在上海、南京、广州等地白色恐怖、特务横行的社会背景中,敌中有我,我中有敌,明枪暗箭,刀光剑影,故事充满了传奇色彩。作者精心构思,对潜入我方的特务“西施”的排查,层层剥笋,一直到故事最后谜底才揭开。整个故事情节跌宕起伏,环环相扣,引人入胜,扣人心弦。
读了这部小说,我们会更加珍惜今天。如今生活的岁月静好、风和日丽,正是来自于无数先辈们的前赴后继、负重前行。(王增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