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屋深山里,门外一眼泉。“泉眼无声惜细流”。泉从石罅中冒出来,不徐不疾,清澈透亮,流了不知多少年。泉下有二潭。一小,清、浅,水中砂石,清晰可见;一大,深、广,鱼虾嬉戏,水草招摇。小潭水满,溢,入大潭。大潭漫溢,入小溪。小潭,只饮用;大潭,供洗濯。听父亲说,他的爷爷在这里建屋,就是因为这泉。曾祖爷爷说:要建屋,需找水。此处出水口,不太大;水温热,且喷发。一看这泉就是从山的深处流出来的。
泉水,养人;此地林木清秀,土地肥沃,宜人;曾祖爷爷果然好眼光。迁居泉边没多年,又有不少人迁居到这,于是,邻居多起来,泉边也热闹起来。
最热闹的是早晨,到泉边汲水的人排起了队,桶中装着清粼粼的水,一桶都是霞光。大姑娘、小媳妇在石墩旁一字排开,招呼着、欢笑着。棒槌声声里,方音糯软,腰肢婀娜。最休闲的是傍晚,“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泉边又热闹起来,清流濯足,清流洗脸,清流濯缨。入夜,天上,银汉无声,“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地上,潭边,流萤飞舞,促织声声。
老家的人一年四季离不开这眼泉。春天,蹲在泉边,“掬水月在手”,姑娘在歌唱:“家乡的泉水清又纯,家乡的歌儿暖人心。”夏天,漫步溪涧,牵着牛儿,小伙子在歌唱:“泉水叮咚,泉水叮咚,流向远方。”秋天,山成了五彩花园,树叶有红有黄有绿,倒影水中,是一幅立体的画卷。有人来水边洗一洗刚摘的秋果,水波便荡漾起来。最美丽的要数冬天,树上、水边全是雪,上下一白。从上苍视角看过去,泉就是大地的眼。
吃着泉水煮的饭,老年人寿永,小孩子灵巧;喝了泉水做的锅巴汤,小伙子敦实,大姑娘苗条。有了泉,就有河;有了河,就有流水,就有远方,就有向往,就有游子,就有思乡,就有还乡。
泉水纯然一色。雨后,水不浑,雪后,水温暖。泉水在口,神清气爽,冰心一片;泉水近身,体轻身健,清凉无汗。老家人崇尚自然,古道热肠,道不拾遗,民风淳厚。有人说,这泉,润物无声;这泉,清正廉洁;这泉,华枝春暖,天心月圆。有人写诗道:大别山上一清泉,云自无心水自闲。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又是多少年过去了,爷爷无疾而终。他的坟茔被安置在离泉水不远的山上;父亲临终前嘱咐我,要把骨殖埋在小河旁边,他知道,河的源头是泉。而今,我已过甲子了,泉水滋润过我的童年和少年,这泉早已成了我的一片心血。回首一生,回望来路,虽然没有轰轰烈烈,却也与人为善,清白做人。是泉,让我有一个健全的人格。
不久前的一天,我回到老家。老屋不在,屋基上盖上了新屋。“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我也笑着回答:“这里也是我的家。”我眼中的家乡,已是美丽乡村,风景如画。现在已经不用挑水了,自来水安到家,家家户户饮用的都是山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