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本次竞赛,我认为自己收获到的不仅仅是荣誉,还有对于新能源汽车产业更深刻的理解和更坚定的信心。作为一名‘95 后’,我有义务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贡献力量。”11 月 8 日晚,为期两天的 2023 年长三角地区新能源汽车技能竞赛圆满落下帷幕,次日,个人一等奖获得者、合肥长安汽车有限公司汽车调试工王雅旭带着光荣感、责任感和使命感重新投入到紧张的生产任务中。
与王雅旭有着相似感悟的选手还有不少——他们有的表示已将本次竞赛经验带回生产车间,第一时间向工友分享;有的表示今后将积极参加各类技能竞赛,在竞赛中发现不足、在竞技中提升自我……可见,竞赛虽已落幕,但长三角地区新能源汽车产业工人练兵比武、学习交流的余温犹在。
以赛促学强技能
或低头沉思,或操作仪器,或提笔记录,或检测车辆……11 月 8 日上午,记者来到竞赛的实操比赛现场,只见选手们状态饱满、斗志昂扬,大家在各自的赛位上争分夺秒、聚精会神地调试、校验比赛车辆,展现出扎实的操作水平、娴熟的专业技能和良好的职业素养。
“本次竞赛设置‘新能源汽车故障诊断与排除’‘动力电池总成装调与检修’‘电驱动总成装调与检修’三个项目,可以说是涵盖了从动力电池总成、驱动系统组装到新能源汽车售后服务全产业链的典型工作任务,实现了竞赛内容与职业标准的有效对接。”据竞赛专家组组长、合肥工业大学车辆工程系主任张炳力教授介绍,竞赛对接新能源汽车企业先进技术和行业标准,把实际工作过程、任务、要求融入理论考试和实际操作中,既是展现选手们综合能力和精神面貌的“大舞台”,也是检验长三角地区新能源汽车产业工人技能素质的“试金石”。
此外,记者了解到,每支参赛代表队由三名选手组成,每名选手选择完成实际操作中的一个项目,个人最终成绩由理论考试和实际操作两部分组成,均按百分制计分,分别占总成绩的 20%和 80%。
“我参加的是‘动力电池总成装调与检修’项目的实际操作,操作难度适中,主要考查选手利用仪器设备对电池单体进行电压和内阻静态检测、电池单体筛选的能力以及动力电池总成装调与检测的能力。”安徽省代表队选手、江汽集团股份公司汽车装调工方东京告诉记者,自己是抱着学知识、练本领、强技术、夯基础的目的前来参赛的。“通过理论考试和实际操作的双重考查,我清楚地看到了自己身上的不足,也意识到与其他优秀的选手相比,自己还有不小的进步空间,我将进一步加强学习、完善自我,为企业和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方东京说。
切磋交流共提升
据悉,本次竞赛由上海市总工会、江苏省总工会、浙江省总工会、安徽省总工会共同主办,吸引了来自长三角三省一市的 21 支代表队、63 名选手参加。
“本次竞赛规格高、定位准、组织好、效果实。”带领上海久事(集团)有限公司三名选手前来参赛的队长李刚表示,竞赛不仅为一批年轻的产业工人提供了增长见识、拓宽视野的机会,还加深了长三角地区新能源汽车产业从业人员间的沟通和交流,“大家聚在一起,相互认识、加深了解、建立友谊,共同融入长三角‘朋友圈’。”
来自江苏省代表队的王红然是本次竞赛中少有的女选手。她就职于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是新能源汽车专业的教师。有着 20 余年教龄的她从事新能源汽车教学工作 6年有余。以选手身份参加长三角地区技能竞赛,对王红然而言是一次宝贵的经历,她认为,这对日后的教学工作能够起到不小的促进和启发作用。“作为职业院校教师,我们应当潜心教书、静心育人,但这并不意味着职业教育可以闭门造车,相反地,我们要走出来,积极参加职业技能竞赛。”王红然说,通过参加本次竞赛,自己对于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有了更加客观的认识,回到教学岗位后,她将进一步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让职业教育的“鞋”更适合产业发展的“脚”,让职业院校毕业生的就业道路走得更稳更好。(下转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