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者,中华四渎,天下七河。淮河地跨豫、鄂、皖、苏、鲁五省。作为中国南北分界线之一,“千里长淮”滋养了一片大地,诞生过老子、庄子、孔子、孟子、墨子、淮南子等著名的思想家,创造了中华文化源头的道家文化和儒家文化。这里的山川地理、经济政治及社会生活孕育出一大批“高山仰止”的思想文化“旗手”。
文化是产生伟大思想的力量源泉。作为河流,淮河如同一条文化纽带,将星罗棋布于中原这片热土上不同时间、不同空间的历史文化资源禀赋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整体,以多元共生的姿态,从历史中缓缓走来。正如作家许辉所言:正是由于这一地区河流足够大、平原足够宽、人口足够多、周边腹地足够深、气候也相对适宜,才有足够的底蕴、足够的厚度、足够的动能,使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在足够多的时间里,传达到足够远的远方,持续足够久远的年代。
水是生命的源泉,也是文明发展的动力。人类在与淮水相互依存、相互斗争的过程中,不断收获经验和启迪。从4200 年前大禹召会诸侯、劈山导淮,留下“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动人传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带领全国人民抗击洪水、治理淮河,直至谋求“人水和谐共生”,让淮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淮河文化因创造中华文化大融合、大发展的高峰而光彩夺目,也因谱写战天斗地的千年治淮崭新篇章而催人奋进、凝心聚力。
文化的力量是最强大、最深入的,也是最持久的。从管仲“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到老子“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再到《淮南子》“民者,国之本也”的民本思想。淮河流域孕育的民本文化穿越时空,闪耀着人文光辉。在战胜灾难、治理淮河的过程中,淮河儿女面对激流而奋发有为、历经磨难而自强不息的精气神、舍小家保大家的“王家坝精神”等历久弥新,无不彰显着淮河文化的坚强韧性,浸染着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增强着我们的文化自信。新时代的淮河文化之光,激扬着铮铮之音,照耀着我们前行大道。
淮河一眼,便是千年。水生万物,水孕文明。学水之智、悟水之道,承水之德、扬水之善,不局囿于河流、流域、山头、大海等地理限制,这样更加广阔无垠。奔腾不息的淮河水,见证了无数传奇,孕育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同时也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哲理与智慧,与生态文明交融共生,为高质量发展推波助澜,为加快地区全面振兴提供深切的文化认同和有力的精神支撑。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传”是关键一环,既要不忘本来,挖掘淮河文明宝库,又要面向未来,将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传播开来。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没有文化上的自信,就失去了人之为人所坚守的志气、骨气和底气,就难以担负起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时代使命。近年来,通过打造“淮河文化论坛”等全国性研究平台,构建连接历史和现实、拉近传统与现代的淮河文化体系,擦亮了淮河文化品牌,也为整个流域全面振兴提供更大动力源泉。
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讲好淮河故事,充分展示淮河文化的丰富内涵、独特魅力和时代价值,推动其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淮河文化这块瑰宝一定能够焕发新的光彩、更加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