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3-11-23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我省推动煤矿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走深走实

    摘要:本报讯今年以来,省能源局围绕“五个突出”,扎实推动煤矿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工作,有力实现全省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截至11月20日,全省煤矿共发生生产安全事故3起、死亡3人,同比减少4起、

  • 宣城市三举措打通“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双向通道

    摘要:本报讯近年来,宣城市以创建“国家级低碳城市试点”为契机,突出改革赋能,有效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力求把环境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打通“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双向通道。成功创建全国“两山”实践创新基地

  • 亳州市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

    摘要:本报讯今年以来,亳州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矛盾处理机制,形成多元化解工作大格局。专项活动促进预防化解。组织开展“人民调解为人民助推治理现代化”专项活动,全市共排查化解纠纷21945件。其

  • 铜陵:港口外贸吞吐量持续增长

    摘要:11月22日,港口机械在铜陵港长江外贸码头装卸物资。今年以来,铜陵积极拓展外贸进出口通道,引导传统外贸企业利用建成的跨境电商平台扩大进出口规模,带动了港口外贸进出口货物吞吐量持续增长。今年1至10月份

  • 池州市健全“四个机制”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摘要:本报讯今年以来,池州市以省级创新型城市建设为总抓手,健全“四个机制”,科技成果转化水平持续提升。1-9月,全市吸纳技术合同成交额达81.68亿元,同比增长225.03%;输出技术合同成交额35.13亿

  • 我省实施“秸秆变肉”暨肉牛振兴计划

    摘要:本报讯11月22日上午,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肉牛产业发展,明确要求深入践行大食物观,下大力气做好“粮头食尾”“畜头肉尾”“农头工尾”增值大文章,实施“秸秆变肉

  • 应急管理部:排查重点行业领域风险隐患

    摘要:央视讯日前,应急管理部在国家应急指挥总部调度当前安全防范工作,针对冬季事故易发多发等情况,要求各地深入排查重点行业领域风险隐患,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确保年终岁尾全国安全形势稳定。应急管理部要求各地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省实施“秸秆变肉”暨肉牛振兴计划

   期次:第8211期   

本报讯 11月22日上午,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肉牛产业发展,明确要求深入践行大食物观,下大力气做好“粮头食尾”“畜头肉尾”“农头工尾”增值大文章,实施“秸秆变肉”暨肉牛振兴计划,再造一个千亿级绿色食品肉牛产业,为保障国家重要农产品安全作出安徽贡献。近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秸秆变肉”暨肉牛振兴计划的意见》。

主要目标涉及 2027 年和 2030 年两个时间节点。到 2027年,全省秸秆饲料化和肉牛产业良种化、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经营水平显著提升,秸秆饲料化利用量占利用总量达 25%左右,肉牛养殖规模力争达300万头以上,实现肉牛全产业链700 亿元以上产值目标。到 2030 年,全省秸秆饲料化利用量占利用总量达40%左右,肉牛养殖规模力争达500万头以上,肉牛全产业链产值达1000亿元以上,培育20个肉牛振兴示范县,再造1个千亿级绿色食品肉牛产业。

重点任务即加快构建“九大体系”:

加快构建秸秆饲料生产供应体系。积极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增加青贮玉米等优质饲草料供给。支持秸秆饲料化利用,对建设永久性黄(青)贮窖、干草棚,单户收贮秸秆黄(青)贮发酵饲料100吨以上、秸秆干饲料50吨以上的,分档予以支持。支持秸秆饲料收贮加工机械购置,提升秸秆收贮和加工机械化水平。

加快构建肉牛良种繁育体系。提升全省肉牛种源生产能力,支持国家肉牛核心育种场、种公牛站和保种场建设,支持种公牛和基础母牛引进,支持使用胚胎移植技术。加强对地方特色品种的保护和选育,培育特色产业优势。支持奶公牛犊育肥、奶牛繁殖肉用犊牛等饲养模式。

加快构建肉牛规模养殖体系。2024-2027 年,对上年度新增肉牛饲养量3万头以上、新增饲养量排名前3位的县(市、区)予以奖补。支持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牧场组建产业化联合体。鼓励引导企业、合作社与养殖户订立育肥购销合同,形成订单生产等多种利益联结形式。推进肉牛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优先支持发展基础母牛繁育。

加快构建肉牛屠宰加工体系。引导屠宰加工企业向养殖主产区转移,推动就地屠宰。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加快肉牛产业补链延链强链。支持牛肉汤等预制菜及方便类、速冻类、休闲类牛肉制品生产开发。支持屠宰加工企业做大做强,对年度利用银行贷款超5000万元的给予贷款贴息补助,对符合条件且年屠宰量新增3000头以上的给予奖励。

加快构建产品市场营销体系。实施品牌培育行动,做大做强“皖牛”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大力推进以绿色为主导的“三品一标”产品生产。探索利用“互联网+”、直播带货和预算单位采购相结合的方式,拓展牛肉销售渠道。加强市场基础设施建设,突出抓好仓储保鲜冷链物流体系建设,提升服务带动能力。

加快构建粪污资源化利用体系。加强粪污收储运体系建设,促进县级和区域粪污处理中心有效运转。集成推广投入成本低、养殖户认可度高的新技术新模式。强化指导服务,推动解决规模以下养殖户粪污处理难题。支持各地依法依规统筹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项目,促进粪肥低成本就地就近还田利用。

加快构建肉牛疫病防控体系。健全完善基层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提升强制免疫、监测预警、动物卫生监督、应急管理等能力水平。健全病死牛无害化处理体系和补助机制。依托兽医行业相关企业、社会组织、防疫服务队等主体,加快发展兽医社会化服务。

加快构建肉牛融合发展体系。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县(市、区),打造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利用园区产生的粪污资源,大力发展瓜果、蔬菜、食用菌产业。结合“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打造肉牛强镇强村。

加快构建肉牛数字赋能体系。开展智慧养牛试点,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等新技术,对肉牛产业进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改造。采用二维码、射频识别等技术,记录养殖、检疫、调运、屠宰、流通等各环节信息,实现从养殖到餐桌的全程可追溯。(本报记者 徐晓东)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