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深化全民阅读活动”。阅读不仅是个人行为,还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如果有人问我最大的乐趣是什么?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阅读。”在我平凡生活中的每一天,几乎都有书的芬芳。教学生涯中的酸甜苦辣,我无法言尽。而书籍就像一位挚友,给了我强大的精神力量,也让我拥有一份诗意的情怀。
每当我忙完一天的事务,明月当空,一卷在手,不禁沉浸在浓浓书香中。“庄生化碟”的浪漫,缓解了我凡尘的羁绊;“悠然见南山”的淡泊,滋润着我浮躁的心田;“大江东去浪淘尽”的豪气,荡涤着我患得患失的心灵……
阅读为我张开了想象的翅膀,2500 多年前孔子在泗水河畔的教学场景,似一幅画卷,常在眼前展现:杨柳依依,芳草萋萋,孔子和弟子们在泗水河畔,时而席地而坐,探讨人生的哲理;时而翩翩起舞,弹琴唱歌;时而三三两两,采花、捕蝶、垂钓、戏水。面对美好的春光,师生们畅谈理想,其乐融融……我多么渴望自己也能拥有这样的课堂。
多年来书籍的润泽,让我的教学生活精彩纷呈。我不会忘记,由于平时我读了《上下五千年》《史记》《资治通鉴》《三国演义》等,所以在执教语文公开课《草船借箭》时,我先是用简洁的语言介绍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在讲解课文的过程中,我还穿插着对比了文学作品里的曹操和历史上的曹操,学生们听得兴趣盎然并积极发言。课后,他们争相传阅《三国演义》这部小说。
我更不会忘记,由于平时我很喜爱读台湾女作家林海音的作品,对于她凝结着深深思念的自传体小说《城南旧事》很是熟悉,所以在讲解从该作品中节选的课文《冬阳·童年·骆驼队》时,我能准确地把握文章的情感。在我娓娓地讲述过后,那缓缓的驼队、易逝的岁月和童年朦胧的忧伤,在孩子们低缓而深情的诵读中得以体现……
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教学工作中,我深刻地感受到,教师因阅读而铸就的品格、内涵,对学生的影响十分深远。身为教师,我们应该多读书、读好书,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将人类文明珍贵的“货物”经由书本,“运送”给一代又一代的学生。
放眼神州大地,书香氛围愈发浓厚。“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寄望于青春的力量。若一名教师言行风趣、知识广博,能够将知识点化难为易,在课堂上游刃有余,让教学充满着生机和趣味,怎能不受学生欢迎呢?
孔子在泗水河畔的教学场景,虽不能再现我的课堂,但我尽己所能地让学生过着这样的学习生活:晨光中,他们哼着歌向学校走来,脚步轻快;课堂内外,我耐心地解答他们的每个问题,校园里常有我们愉快的笑声;放学后,他们自由地在球场上奔跑,或静静地在图书馆里查阅资料,看看自己喜欢的课外书;晚上完成作业后,他们捧起经典美文细细阅读……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充满书香的世界更加美好。为了做学生喜欢的老师,让我们读书吧;为了我们内心的丰盈,让我们读书吧;为了中华民族的未来,让我们读书吧。做个美好的读者,与经典为友,让生命在阅读中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