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目前蚌埠市新材料产业拥有规上工业企业 363 家,2023 年实现产值约 600 亿元、占全市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超40%。
突出创新驱动。推进“科创+产业”一体化发展,打造新材料产业省级以上创新平台46家,建成国内第一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 300MW 铜铟镓硒发电玻璃生产线,打通“秸秆—制糖—乳酸聚乳酸—产品应用”全技术链条,成功打破国外垄断。
培育优势企业。实施优质中小企业培育工程和制造业提质扩量增效行动计划,出台《“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倍增培育行动计划》等,加强资金、技术、人才、土地等要素保障,推动企业做优做强。截至目前,新材料领域共培育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102 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21 家、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2家、上市公司4家。
双招双引提质。成立 10 个招商分局,聚焦显示材料、汽车玻璃、能源新材料、生物化工材料等领域开展精准招商,通过借会招商、以商招商、基金招商等方式扩大招商成效。近两年,全市新签约亿元以上新材料项目 434 个、总投资1900 亿元,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40个。
强化保障要素。着力构建活动、技术、资本、项目、平台等全方位耦合。建成蚌埠科技大市场,吸纳技术成交额超 180 亿元,登记科技成果493 项,产业化率达78.7%。搭建基金丛林,新设省国控壹号等基金 7 只,新增基金规模 50 亿元,2023 年投资重点项目19个、投资金额12.59亿元。(朱发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