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淮南市潘集区红十字会志愿者杨同林,身残志坚自学剪纸技艺,为社区群众和残疾人免费传授剪纸技艺,帮助更多残疾人改变命运。同时,他还“痴迷”公益事业十余载,长期带领志愿服务队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成为当地志愿服务的一面旗帜。1 月 29 日,杨同林获评“安徽好人”。
身患腿疾,却跳下冰河救落水老人
杨同林是淮河能源集团老矿区事务管理处洞山工作站的内退职工。20多年前,他患上了股骨头坏死,致使双腿残疾,无法从事体力劳动,只能病休在家。
没了收入,还要长期吃药减缓病情恶化,杨同林跌入人生的谷底。在病痛和精神的双重打击下,杨同林不仅挺了过来,更在困境中一直坚持着内心的善良。
2010年新年,杨同林在赶集时遇到一辆拖拉机失控,一名老人被压在车底,他毫不犹豫地拖着病腿冲上去,和大家一起推开拖拉机,救出老人。之后,杨同林因为用力过猛,造成病痛加剧,再次住院治疗。让人感动的是,出院没多久,杨同林就遇到一名老人坠河,他再次跳进刺骨的河水中,救起了老人。
在他人面对危难时,杨同林总会忘记自己是一名残疾人,不顾一切地去奉献、付出,“只要能够帮人助人,我辛苦一点又有什么关系呢。”
自学剪纸,帮助残疾人改变命运
除了在关键时刻见义勇为,杨同林还满怀善心,“痴迷”于公益事业。为了能够参加更多公益活动,杨同林成为了潘集区的一名红十字志愿者。
为了养家糊口,杨同林通过勤学苦练练就了一门剪纸手艺。2013年,四川芦山发生地震,杨同林连续“苦战”几十个小时,制作了十几幅巨型剪纸作品,委托志愿者们义卖,随后将义卖善款连同自己身上仅有的200元钱一起捐给了灾区。
由于行动不便,杨同林经常在大儿子或其他志愿者的陪伴下,到乡村小学、敬老院,为留守儿童和孤寡老人送上一幅幅精美的剪纸作品。之后,杨同林还创办了“小红船剪纸手工坊”,免费教授儿童、残疾人、老人学习剪纸,不少残疾人在他的帮助下,通过双手养活了自己,改变了命运。
之后,杨同林挑起了潘集地区红十字志愿服务队的大梁,他们一家人都成为了红十字志愿者。在他的感召和带动下,志愿服务队的规模也不断扩大,如今已有近300 名成员,每年开展上百场活动,志愿服务成了杨同林生活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当选道德模范后,他又获评“安徽好人”
在多年的公益路上,杨同林获得了无数荣誉。2023 年12月,杨同林入选第八届安徽省道德模范名单。
杨同林在亲友的帮助下建起了果树大棚。日前,他因晚上给大棚加温时不慎一氧化碳中毒晕倒,下肢被火炉严重烧伤,再次住进了医院。
尽管再次陷入逆境,但杨同林依然保持乐观积极,“没有过不去的坎,只要我活着,就要继续做公益。因为感受过温暖,我要一直将温暖传递下去。”
1 月 29 日,2023 年第四季度“安徽好人”名单公布,杨同林当选为“安徽好人”。
(陈玉琴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