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晚,唐代诗人王湾的船停泊在镇江北固山下长江岸边。清晨醒来,眼前的景象猛地拨动了诗人的心弦,浓厚了他的诗兴,于是《次北固山下》横空出世:“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时序是寒气将消未消的冬末春初,主角是个在官场并不得意、漂泊在外的游子兼诗人,但他并不因此而意兴阑珊。看春潮初涨,江水浩荡,风帆顺风疾驰,旭日从未尽的夜色中喷薄,春天正在寒冬中脱胎,早春带着内敛而强劲的力量正向人间走来!勃勃生机终于凝结成一首千古不朽的好诗。对即将到来的“新一季”如此热情礼赞,充满憧憬和向往!
“寒凝大地发春华”。早春,自带着内敛而不容忽视的生命张力和抗寒能力,历来受到敏感的诗人们的关注,他们为之歌之赞之,他们藉以描摹某种人生况味,触发某种人生感悟,或者进行具有哲学意味的幽微思考。
那天,勤勉于国事的吏部侍郎韩愈忽然心有所动,触发他诗思的是一场洒落在京城长安的细雨,被雨水润泽而刚刚返青的小草,稀疏细小若有若无的小草:“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微雨和小草,它们毫不起眼,但正是在微雨中复苏的小草带来了春归的确切信息,给诗人带来了心灵的喜悦。小草总是如约而至,为报春讯而无数次绽放生命之光华。韩愈看重的是小草的品格。与“烟柳满皇都”的仲春相比,好就好在一个“早”字上。
杜甫用他的如椽大笔写下了厚重的史诗,但也用难得的轻松笔触写春雨春花春草。“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春夜喜雨》)可谓家喻户晓,对“及时雨”的由衷赞叹颇能引人共情。他在成都草堂写有《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五曰:“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村野有一簇没有主人的桃花兀自开放,你喜欢什么样的颜色都可以!累了困了可以在微软的春风中小憩。其六曰:“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似见诗人脸上笑容灿烂步履轻松。此一刻在初春怀抱中的老杜没有了羁绊和重压,有的是与春天拥抱的轻松洒脱。其七:“不是爱花即欲死,只恐花尽老相催。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花开得多开得早落得也快,让花苞慢慢开放最好。这不仅写花,也是某种人生境况的隐喻,是一种感悟。
写早春平常语却深沉人生感悟的还有苏轼《春江晓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春江水暖鸭先知”似人人懂,而又未必人人懂。苏轼感叹春归初始不太引人注意:“东风有信无人见,露微意,柳际花边”(《一丛花·今年春浅侵年》)。
敏感的李清照春意萌动时倒与心灵悸动共振:“暖日晴风初破冻,柳眼眉腮,已觉春心动。”
说到报春迎春,毛泽东主席的《卜算子·咏梅》那真是黄钟大吕之声:“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在悬崖上坚冰中粲然怒放的梅花,不与桃李争春牢记自己使命与初心的梅花,不居功自傲甘心做群众一员的梅花,那是伟大人格高尚灵魂献身精神的化身。此词与古人的一些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情绪昂扬,色彩绚丽,气度宏阔,笔触遒劲,读之令人振奋!
唐人李中有诗:“一种和风至,千花未放妍。草心并柳眼,长是被恩先。”寒冬将去,春天正从草心与柳眼间走来,我们张开双臂,迎接充满希望的春天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