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4-04-08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走进中国宣纸文化园

    摘要:蓝天白云下的中国宣纸文化园在群山的怀抱中肆意绽放着耀眼的神奇蜂拥赶来的八方游客穿梭在景区的角角落落走进中国宣纸文化园美不胜收的视角里炫目的建筑群手牵着手吟哦着古典融合现代的新、奇、特走进中国宣纸文化园

  • 伫立在先烈墓前

    摘要:又到清明时节,许多机关单位组织党员干部,祭扫烈士陵园,参观烈士纪念场馆,有的还在烈士墓前重温入党誓词,缅怀先烈,不忘初心。伫立在先烈墓前,很多人在思考:为什么那么多先烈,正值青春年华,甘愿抛头颅、洒热

  • 餐桌上的“春天”

    摘要:从春寒料峭开始,春天就已经来到我家了。野地里的荠菜,深绿色,叶粗茎老,还没有开出白色穗花,但有一种特别的香气。将荠菜剁碎包馄饨、包饺子、包春卷,配上无为严桥花生米、茶干凉拌,再淋上麻油,非常美味。但绝

  • 又到春花烂漫时

    摘要:

  • 八公梨花舞春风

    摘要:去寿县古城,必去八公山郝圩梨园。从合阜高速淮南出口下车,沿G237国道,不到十公里就有万亩连片种植的梨园,给人带来“占断天下白,压尽人间花”的视觉震撼。这种震撼是从进入张管村开始的,沿途大小梨树林鳞次

  • 听风听雨过清明

    摘要:我总认为,在二十四节气中,唯有清明两个字,是最空灵的。山水云天、花草树木、村庄房舍,无不有着风雨之后的清澈与明朗。清明时节,多的是风和雨。韩翊说,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寒食节在冬至后一百零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伫立在先烈墓前

   期次:第8303期   作者:□陈思炳

又到清明时节,许多机关单位组织党员干部,祭扫烈士陵园,参观烈士纪念场馆,有的还在烈士墓前重温入党誓词,缅怀先烈,不忘初心。

伫立在先烈墓前,很多人在思考:为什么那么多先烈,正值青春年华,甘愿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不懈奋斗,是什么力量支撑他们、引领他们?习近平总书记给我们作了解答,那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各种考验的精神支柱。只有理想信念坚定的人,才能始终不渝、百折不挠,不论风吹雨打,不怕千难万险,坚定不移为实现既定目标而奋斗(习近平《在纪念朱德同志诞辰 13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夏明翰不惧死亡、慷慨就义,是因为他坚信“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方志敏在敌人阴暗的牢房里坚贞不屈、英勇奋斗,是因为他坚定地认为“我信仰的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彭湃甘愿放弃拥有“鸦飞不过的田产”的富家子弟生活,投身革命,是因为他向往“千家兴、万家好”的新世界;还有李大钊、瞿秋白、赵一曼、杨靖宇、彭雪枫、叶挺、江竹筠、刘胡兰等一个个闪光的名字,从 1921 年至 1949 年英勇牺牲的有名有姓的共产党员就多达 379 万人,比新中国建立时 300 万党员数还多。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这就是信仰,这就是信仰的力量。

抚今追昔,虽然时代不同了,和平年代的党员干部很少再有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但先烈们那种“胸怀理想执著信念”的精神至今仍未过时,理想和信仰仍是当今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先烈们如何正确处理国与家、公与私、名与利、得与失的人生课题,至今仍需要我们去认真解读。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先烈是后人最好的明镜。当你走进革命烈士博物馆,瞻仰革命烈士陵园,站在先烈的遗像和墓碑前,应好好拷问自己:是不是为了信仰而加入共产党,有没有一心一意在为信仰而奋斗,有没有忘记“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揽镜自照,三省吾身,以清思想之垢、观念之病、行为之弊,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周恩来同志生前曾语重心长地说过:“想到那些死难的烈士,我们没有权利不努力工作,没有权利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先烈为标杆,拷问自己,找到差距和不足,更加深感筑牢信仰之急迫,更加深知使命担当之艰巨。烈士墓前的洗礼,使我们更加头脑清、方向明、干劲增。让我们为先烈期盼的《可爱的中国》、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去拼搏、去奋斗、去献身。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