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日前,中国环境报社、清华苏州环境创新研究院与成都大学联合发布了《2024 中国城市生态环境保护营商竞争力指数报告》和《2024年中国主要城市群生态环境保护营商竞争力指数报告》。安徽省宣城市跻身中国五大城市群 95 个城市中生态环境保护营商竞争力综合指数排名前 20 名,位列 18 位,充分展现了宣城市良好的营商环境和综合竞争力。
近年来,宣城市生态环境局坚持把服务企业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建立“正面清单”“帮扶清单”“免罚清单”“修复清单”四张清单,当好“服务员”和“店小二”,从过去“以罚代管、一罚了之”的粗放型向“监管、指导、帮扶”三位一体精细化管理模式转变,助力企业发展,持续有力有效提升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质效,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正面清单”鼓励先进树榜样。把推行生态环境监督执法正面清单制度作为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将66家环保管理良好企业纳入生态环境监督执法正面清单管理,对列入清单企业无事不扰,原则上不开展现场检查。持续优化非现场检查方式,对重点区域流域、重点行业企业、重点问题开展专项执法检查时,充分利用污染源在线监控、大数据分析等实现全过程监控,以智慧监管实现“无事不扰”。
“帮扶清单”助企纾困解难题。坚持“先服务后监管,先普法后执法”的工作模式,对正面清单重点企业开展“体检式”帮扶,点对点、面对面了解企业诉求和困难。建立问题清单,帮企业出谋划策,组织开展现场指导帮扶,运用好宣传平台,强化法律法规普法,集中力量帮助企业提高环境保护管理水平,今年以来共指导帮扶15家次。
“免罚清单”自由裁量显担当。严格执行省生态环境厅、省司法厅联合印发的两批免罚清单 27 项免罚内容,积极推行包容审慎监管、宽严相济执法。自免罚清单实施以来,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对违法行为轻微的,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不予行政处罚,对已实施不予处罚的当事人适当加强监管。2021 年至今,共运用免罚清单办理免罚案件 14 件,免罚金额 110.6747万元。其中,适用长三角不予处罚清单 2 件,免罚金额20万元。(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