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全国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学思想 建新功”先进事迹巡回报告会走进合肥。
报告会上,陈建华、倪燕军、刘学义、占美丽、张威、陈金凤、苏飞、管剑、李宏刚、陈园园10位报告团成员用朴实无华的语言、生动鲜活的故事、真挚细腻的情感,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讲述为人民服务的初心本色。
“看似不起眼的清掏工作,却是确保这座城市正常运转的重要一环,再脏再臭的工作总要有人来做,我不后悔!”全国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劳动模范、合肥市庐阳区城市管理局环境卫生管理中心清运班班长刘学义讲述了自己13年的清掏岁月。
在城市公共厕所或楼房周边的窨井下,都有化粪池需要定期清理,否则臭味溢出,会影响周边居民生活。虽然如今掏粪工具已经机械化,掏粪工不用再挑着粪桶走街串巷,但人工作业依然必不可少。1980 年出生的刘学义,曾是庐阳区城管局环卫管理中心的垃圾清运工。从2011年开始,他被调整到清掏化粪池的岗位上。
用铁钩钩开化粪池的盖子,从吸粪车上拖下一根碗口粗的塑胶管,慢慢地送入化粪池中,再用长柄粪勺清理……瞬间,一股难以形容的浓烈臭味扑面而来,熏得路过的行人直掩口鼻,赶紧“逃离”。而这样的工作,刘学义一干就是13年。
一开始,刘学义也曾打过“退堂鼓”,改变他的是他的师傅——老环卫工作者吴电生。2011 年夏季,刚刚 30 岁出头的刘学义来到新岗位上,第一次出任务,是去清掏一个老旧小区的化粪池。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但当把化粪池盖子打开的那一刻,刘学义当场就吐了,整整吐了 3回。吐完之后,他向吴师傅诉苦,表示接受不了这份工作。
吴师傅并没有多说,只淡淡地说了一句:“我们这一行虽然脏、臭、累,但你不干,我不干,大家都不干,城市会变成什么样子呢?”这句朴实的话深深触动了刘学义,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每当他感到苦和累,或有抵触情绪的时候,师傅总是一次次地给他安慰和鼓励。慢慢地,刘学义不再抱怨,并越来越认识到这份职业的意义和重要性。
庐阳区地处合肥老城中心,人口稠密,公厕众多。为了保障市民能正常使用公厕,刘学义每天都开着粪车在95 座直管公厕间穿梭。哪座公厕设施老旧、哪座公厕小毛病多……他的心里都有一本“明白账”。因为工作量大,刘学义经常加班,特别是在双休日和节假日。
工作中,几十斤重、带着粪水的吸粪管,刘学义常常一背就是半个多小时,有的时候双腿受不了,就直接跪在地上。除了臭和累,化粪池中还有沼气,令人头晕脑胀不说,如果通风条件不好还可能引起爆炸事故。为此,每次清掏前,他和同事需要用鼓风机对化粪池内部进行通风换气,并用专业设备检测是否含有有毒气体,然后才能穿好防护服、戴好防毒面具下井。
“我们所做的每一次清掏工作给市民群众带来了便利、给城市运行发挥了作用,让我深深感受到了平凡之中的不平凡。”带着对工作的热爱和敬畏,刘学义接过前辈的“接力棒”,利用闲暇时间,带领工友们免费帮助辖区居民清掏下水管道。9 年间,刘学义和工友们的“爱心畅通小组”累计为群众免费清掏下水管道、疏通厕所上千次,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
(温玮雯 李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