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4-04-28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焊花飞舞赛出“耀眼”功夫

    摘要:4月25日,随着评委一声令下,赛场焊花飞舞、弧光四溢,“焊将们”全神贯注,头戴防护面罩,手持焊枪,迅速精准地进行试件打磨、组对和焊接(图1),展示了娴熟的技能和过硬的功底。本次焊工技能竞赛由淮北市总工

  • 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摘要:本报讯今年以来,黄山市歙县经济开发区着力发挥工业园区产业集聚优势,促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助力园区内企业提质增效和产业转型升级,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赋能园区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在位于歙县经开区的安徽颍创

  • 亳州法院用心用力用情为农民工“解薪愁”

    摘要:“感谢法院帮我追回了工资款!”日前,易先生从亳州市谯城区人民法院执行局领到了6万元执行款,向执行人员表达谢意。易先生是湖北省广水市人,其带领一支施工队常年在亳州承揽工程,从2018年5月至2019年6

  • “用辛苦换来和谐安宁,值了!”

    摘要:“何靖,祝贺你当选芜湖市‘三八红旗手’!”日前,当我从领导手中接过红彤彤的“三八红旗手”证书时,激动、欣慰和感受到的鼓励,洋溢全身。作为一名基层派出所教导员,我所取得的成绩及荣誉,源自平凡工作中的历练

  • 从小镇之变看一体化之势

    摘要:4月22日上班早高峰,在滁州市来安县汊河镇,长500多米、双向六车道的汊河大桥上,来往车辆络绎不绝,显示出不同于一般小镇的热闹。汊河镇,位于安徽省东南边界,与江苏省南京市仅一河之隔,镇上居民驾车去南京

  • “再脏再臭的工作总要有人来做”

    摘要:4月22日,全国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学思想建新功”先进事迹巡回报告会走进合肥。报告会上,陈建华、倪燕军、刘学义、占美丽、张威、陈金凤、苏飞、管剑、李宏刚、陈园园10位报告团成员用朴实无华的语言、生动鲜活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小镇之变看一体化之势

   期次:第8318期   

4 月 22 日上班早高峰,在滁州市来安县汊河镇,长500 多米、双向六车道的汊河大桥上,来往车辆络绎不绝,显示出不同于一般小镇的热闹。

汊河镇,位于安徽省东南边界,与江苏省南京市仅一河之隔,镇上居民驾车去南京市区约 30 公里,与去趟来安县城的时间相近。

独特的地理位置,让滁宁两地居民历史上天然亲近、有着自发经贸往来,但一度因分属不同行政区划,导致两地基础设施联通、产业合作推进缓慢。

自 2018 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长三角三省一市的一体化进程不断加速。2019 年底印发的《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推动省际毗邻区域协同发展。

作为省际毗邻区域“试验田”之一,来安县与南京市江北新区合作共建顶山-汊河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以创新性的体制机制“一盘棋”促进产业协同、交通互联、设施互通、服务共享、人才互认。

横跨滁河的汊河大桥,连接起滁州市汊河镇与南京市顶山街道,也见证着两地日趋紧密的互动。汊河大桥日通行车辆从 2022 年的日均1.75万辆,攀升至目前的日均3.7万辆。

“我们公司有 280 名员工,约一半住在南京、上班在汊河,每天往返两地之间。”安徽盛世高科轨道装备有限公司总经理许智说。这家轨道装备企业,是由南京浦镇科技实业有限公司投资在汊河设立的,目前年产值2.5亿元。

轨道交通产业是南京的优势产业,近年大量的零配件企业乘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东风”,转移至与南京一河之隔的滁州市汊河镇,并逐渐形成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在许智看来,南京为汊河提供订单,汊河为南京提供了经济、稳定的供应链。

伴随人员密切往来的,是对省际毗邻区域基层治理提出的更高要求。

毗邻南京的汊河镇临溪社区目前常住人口约 1.6 万,其中 97%都是外地人,大部分来自南京或在南京工作。临溪社区党支部书记朱赟说,两地跨省通办服务等多项工作都互相协同,确保了跨界居民生活便利。

曾因临界、跨界产生的办事难题也迎刃而解。走进国网来安县供电公司建阳(毗邻区)供电服务中心,人们通过智能设备,可以预约充电桩报桩等跨省业务。“这解决了住在南京、工作在汊河的上班族异地办理业务的难题。”该供电服务中心主任黄文豪说。

放眼三省一市的省际毗邻区域,一批像汊河这样的镇正搭着一体化“发展快车”乘势而起。

广德市新杭镇地处苏浙皖三省交界,居长三角经济圈核心区。6年来,广德已开通9条毗邻公交线路,途经 69 个行政村,方便毗邻地区间约26 万居民的往来,降低了居民出行时间和成本,进一步推动区域交流与发展。

当区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越来越多的资源加速向省际毗邻区域汇聚。据新杭镇镇长刘德怀介绍,这个昔日边缘小镇逐渐形成汽车零部件、新材料、智能装备等产业链,相关企业九成以上来自沪苏浙。

“小镇之变,可观一体化之势。”据安徽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长三角综合协调处处长董楠介绍,省际毗邻地区从省域发展的末梢到省际合作的前沿,是三省一市合力打造区域发展共同体的务实举措,是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生动实践,促进了跨省域产业链、人才链、资金链的快速融合,推进了跨界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

(新华社记者 张紫赟 周畅)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