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4-05-27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安徽4300余万亩小麦迎收割

    摘要:又到一年麦收时!在位于长江沿岸铜陵市的安徽省普济圩现代农业集团有限公司,密实的麦田犹如一片金色的海洋。农田里,随处可见履带式收割机正在作业。不远处,另一辆满仓的收割机对着路旁的运粮车卸下粮食,冲粮口鼓

  • 滁州市敲响跨区域劳动争议案件审理“第一槌”

    摘要:本报讯日前,安徽滁州、浙江嘉兴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组成协同仲裁庭,通过“云开庭”方式共同审理一起跨区域劳动争议案件。这是自沪、苏、浙、皖四省(市)正式实施《长三角区域劳动争议联合调解和协同仲裁服务规范》

  • 淮北市以“开工第一课”做好“源头预防”欠薪工作

    摘要:本报讯淮北市聚焦劳动力市场监管,自2024年起在全市范围内推行工程建设领域“开工第一课”,送政策、服务上门,做好“源头预防”欠薪工作,持续推进营商环境优化。截至目前,已开展“开工第一课”23堂,发放“

  • 铜陵市以科技创新引领铜产业高端化发展

    摘要:本报讯近年来,铜陵市深入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聚焦“四创两高”现代化幸福铜陵建设目标,大力支持铜产业集群创新发展,推动铜产业整体技术创新能力、产业影响力、综合竞争力均有较大提升,并不断向产业链和价值链

  • 工地上的儿童节

    摘要:5月26日,在中铁上海局肥西高店安置点项目工会驿站,志愿者为小朋友切蛋糕过“六一”。当日,中铁上海局三公司肥西区域项目邀请建设者子女来到项目建设现场,开展“工地过六一幸福伴成长”主题活动,来自肥西区域

  • 宣城市精准施策培育“食安名坊”惠民生

    摘要:本报讯“食安名坊”培育工作是安徽省2024年民生实事之一。为传承弘扬特色饮食文化,提升食品小作坊质量安全水平,更好地发挥优质食品小作坊在保障和改进民生中的积极作用,宣城市精心组织开展了“食安名坊”培育

  • 我省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

    摘要:本报讯5月24日,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安徽省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有关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以来,全省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31.2%、23.6%,未发

  • 首批20个“数据要素×”典型案例发布

    摘要:新华社5月25日电(严赋憬)为充分释放数据要素价值,落实《“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5月24日,国家数据局会同生态环境部、交通运输部、金融监管总局、中国科学院、中国气象局、

放大 缩小 默认

铜陵市以科技创新引领铜产业高端化发展

   期次:第8337期   

本报讯 近年来,铜陵市深入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聚焦“四创两高”现代化幸福铜陵建设目标,大力支持铜产业集群创新发展,推动铜产业整体技术创新能力、产业影响力、综合竞争力均有较大提升,并不断向产业链和价值链高端迈进。

优化环境,完善政策体系。每年修订《铜陵市创新创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推行“科技直通车”服务,涉企奖补类政策实行“免申即享”,持续优化科技服务流程,实现科技服务便利化。目前,铜陵市本级创新创业专项资金用于支持涉铜企业提升创新能力的资金比例达35%以上。

培育主体,支持研发攻关。支持铜产业企业“入规升高”,培育铜产业高新技术企业70余家。鼓励铜基新材料、铜基电子元器件等涉铜企业攻克行业关键共性技术,推动企业产品迭代和技术升级。先后实施“新型高密度引线框架自动封装成型成套设备研发”“基于新能源汽车电池用高性能超薄铜箔的研发”等 20 余项省市科技重大攻关项目。近2年,铜陵市获省科技进步奖10项,其中铜产业企业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获授权发明专利超300件。

搭建平台,夯实发展支撑。围绕特种电磁线、印制电路板、铜箔、铜板带、铜杆等重点行业领域,着力培育发展高水平创新平台载体,先后建成铜陵国家电子基础材料及新型元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国家专利产业化(铜陵铜深加工)试点基地。拥有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质检中心等“国字号”创新平台 7个,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业设计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各类创新平台38个。

聚力招引,深化产学研用。强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团队招引,加快形成“项目+团队+人才”叠加效应,招引铜产业省级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 3 个,其中 A类团队 2 个、B 类团队 1 个。与中南大学、合肥工业大学、上海电缆研究所、江西理工大学等30余所高校院所深化合作,在铜资源综合回收利用、特种电磁线、特种电缆、高精度电子铜箔等重点产业实施产学研联合攻关项目30余项。(柯季)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